返回首页

华泰期货:供给偏紧仍是下半年焦煤行业主旋律

马爽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马爽)华泰期货研究员申永刚8月10日表示,在国内供给同比仍在收紧、消费减量恐不足扭转供需缺口,以及海外钢材消费向好的背景下,逢低做多焦煤期货是最优策略。或者针对粗钢压产的不确定性,多配焦煤期货空配铁矿石期货,是较好的套利组合策略。但要注意国内压产政策、全球疫情等导致的风险。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2021年上半年在我国经济继续向好的情况下,国内焦炭市场整体表现不错。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份国内焦炭产量同比增加983万吨,增速达4.34%,由此带来焦煤消费量1-6月份同比增加751万吨,增速达2.82%。焦煤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导致供需缺口的扩大,由此也形成了上半年焦煤库存的实质性去化。根据钢联大口径库存统计,截至7月30日,焦煤各环节共去化809万吨,其中尤以终端库存去库最为明显,钢厂与焦化厂均降至绝对低位,焦煤价格一路高企,自年初至今焦煤价格涨幅达60%以上,在黑色系商品中涨幅最为明显。

  供需缺口显著

  2020年焦炭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落后产能淘汰。据钢联统计,2020年全国已淘汰焦化产能6154.6万吨,新增3637.5万吨,净淘汰2517.1万吨。2021年则成为焦炭新增产能的关键年份。截至7月23日,全国已淘汰焦化产能1311万吨,新增3311万吨,净增2000万吨。

  申永刚认为,大规模焦化新增产能的同时也带来对于焦煤需求的增加,虽然3、4月份主产地受到环保督察组影响,但整体产量依旧维持增长。据悉,下半年山西等地计划暂停在建和未建的焦化产能,对于新增产量产生较大影响,但仅以目前焦炭产量来看,对于焦煤仍有需求保证。

  下半年供给仍有减量   

  上述研究人士指出,纵观2021年下半年国内焦煤供给形势依旧难言乐观,虽然目前各地停产煤矿在逐步复工,但安检与环保依旧严控煤矿难超核定产能生产,从而使得焦煤实际产量同比增速仍为负值。伴随着中国钢材压产,将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海外钢材增产,从而被动增加焦煤需求,国内其他海外焦煤资源下半年预计进口量增幅相对有限。因此,华泰期货研究院研判认为,下半年焦煤的国内实际供给同比减少500万吨,蒙煤进口量同比减少500万吨,澳煤进口量同比减少1000万吨,下半年总供给同比减少2000万吨左右。

  目前来看,对于焦煤供给利好的因素在于国家对于煤炭保供稳价愈发重视。后期如果可以多部门协同发力,或将缓解煤炭供给紧张的局面,但由于焦煤自身提产较动力煤困难以及国家仍以保电煤为主,下半年保供效果应不及动力煤,但较之前的供给研判或予以一定程度上的修正。

  下半年粗钢压产力度将决定焦煤供需缺口

  华泰期货研究院认为,钢材减产最先受到冲击的环节是废钢。由于目前废钢价格相对偏高,因此钢厂率先减少废钢使用量来达到初期减产目标,而随着压产逐步深入和废钢性价比回升,钢厂最终将减少铁水用量,而减少铁水则意味着减少焦煤需求,但由于焦炭作为煤钢中间环节,起到缓冲作用。因此,在焦化厂保持一定利润的情况下,并不会因需求减弱而立刻减少焦煤采购,从而使得焦煤需求仍有保障。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由于焦煤处在产业链最上游,下游终端的需求变化对于其影响时间相应加长,力度相应减弱。    

  另据中钢协测算,2021年1-6月份国内粗钢产量累计增加6000万吨,按照相关部门关于2021年粗钢的压产目标,下半年国内粗钢同比压减不低于9000万吨。华泰期货研究院根据政策执行力度进行分维度研判,按照20%的谨慎预判、30%的中性预判和40%的乐观预判进行分析,其中按20%执行,粗钢产量同比压减2577万吨,其对应的焦煤消费减量为893万吨;按30%执行,粗钢产量同比减压3477万吨,其对应的焦煤消费减量为1427万吨;按40%执行,粗钢产量同比减压4377万吨,其对应的焦煤消费减量为1962万吨。该机构认为,通过对于下半年焦煤供给的分析可以发现,只有达到40%以上的粗钢压产执行力度才有可能使得焦煤形成供需紧平衡。

  下半年虽然国内执行减产,但海外钢材供需依旧旺盛,据华泰期货研究院测算,全年海外粗钢产量同比增加11466万吨,增幅达14.8%,粗钢消费同比增加15000万吨,增速达19%,生铁产量产量同比增加5846,增速达11.6%,由此也必然导致焦煤需求的增加。上半年海外焦煤价格高企也已反映了这一现实问题,下半年预计海外焦煤价格将继续维持强势,料想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国内焦煤价格。

  综上所述,华泰期货研究院认为,从交易策略来说,在国内供给同比仍在收紧、消费减量恐不足扭转供需缺口,以及海外钢材消费向好的分析下,仍然建议逢低做多焦煤期货是最优策略。或者针对粗钢压产的不确定性,多配焦煤期货空配铁矿石期货,是较好的套利组合策略。但要注意国内压产政策、国内外疫情等导致的风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