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华泰期货赵昌涛:建议加快推出中国特色品种 提高产业链关联性和韧性

徐昭 王超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徐昭 王超)“在支持、鼓励期货公司深化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客户方面,我们希望加快推出中国特色品种,提高产业链关联性和韧性。”华泰期货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昌涛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建议,积极加快绿色低碳类、大宗商品指数类、航运类、国际市场互挂类等期货品种创新,拓展服务实体经济广度,提高产业链间的关联度和密切度,推进全产业链循环的综合风险管理模式,提高产业链韧性。此外,作为期货标准化交易的有益补充,应进一步扩展期现联动服务平台、基差交易平台等。

  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 助力实体全面风险管理

  化解实体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始终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立身之本和主要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期货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擘画了宏伟蓝图。对此,赵昌涛表示,期货市场作为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场所,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能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尤其近年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已经给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期货经营机构作为大宗商品风险管理的提供者,有责任有能力为产业链、供应链进行价值管理实施综合服务,可以在服务国家初级产品保供稳价、保障国内资源安全可靠和海外供给多元稳定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期货行业连通农工商百业和千家万户是最为典型的普惠金融实践,需要担当起服务国家大战略的使命。

  他说,随着《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修订,将推动期货公司多元化发展,提升期货公司综合服务能力,丰富期货公司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手段和工具,推动实现向衍生品综合服务商转型。尤其期货公司具备自主性交易业务,可以探索期货与现货结合、大宗商品与金融结合、场内与场外结合、境内与境外结合的商业模式,将更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公司积极推进科技引领的数字化转型以及创新引领的业务转型工作,着力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持续突破服务能力边界,帮助实体企业实现全面风险管理。”赵昌涛介绍,一是持续打造总分结合的垂直型、高效的服务组织。

  记者了解到,华泰期货聚焦产业客户发展,设立了机构业务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机构业务发展的核心决策机构,设立了机构业务部,作为机构风险管理的服务部门。公司持续打造立体的产业客户服务体系,采用总分结合的模式,以总部机构业务部为信息中枢,依托研究院、大数据中心、风险管理子公司、境外子公司等专业服务部门,通过分布于全国的51家分支机构和五大产业服务团队为实体企业提供服务,纵横结合快速响应客户专业化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二是加快构建科技型平台化业务发展模式。他说,华泰期货坚定“科技引领”的战略定位,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推进平台体系建设,以实现业务与科技共创共进。一是借助集团华泰证券金融科技优势提升机构客户服务水平,打造投研平台,全面提升研究能力。二是积极融入集团“行知”平台,入驻行知产业圈,强化全业务链资源整合,力求为机构客户提供全业务链综合金融服务。三是持续升级企业套期保值管理系统(HRMS2.0),整合公司投研、数据及金融科技产品化能力,为产业机构客户提供科学的价格风险管理理念及高附加值的套期保值数字化服务。

  三是探索打造投行式风险管理体系。“如何为实体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是期货公司发展的根本问题,而构建一套科学的机构客户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关乎期货公司发展的未来。”赵昌涛说,为顺应机构客户全方位、系统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切实服务好实体经济,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公司正着力构建一支具有专业的风险管理服务能力的RMC(风险管理咨询师)队伍,探索灵活运用投行服务模式和工具,用一揽子期货衍生品工具去帮助企业解决产、供、销等全方位的风险管理需求。

  拓宽公司融资渠道 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针对拓宽公司融资渠道方面,赵昌涛建议,一是除了次级债务外,增加其他由中国证监会认定或核准的可计入核心净资本的方式,比如由母公司提供的担保承诺等;二是建议放开融资渠道,允许期货公司发行体现期货特色的收益凭证、短期融资债等;三是对“次级债计入净资本的数额不得超过净资本(不含次级债累计计入净资本的数额)的30%”,建议恢复为不得超过50%,以扩大期货公司可借入次级债的规模。

  针对行业创新发展方面,赵昌涛建议,一是加快期货公司新增业务范围的配套制度出台。《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拓展了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新增自营业务、保证金融资业务等,进一步打开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相关的业务能够加强期货公司的盈利渠道和盈利能力,赋予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更多的能力建设空间。但是目前对于各类型业务的具体开展以及管理要求,尚未有配套的实施细则。希望能加快配套制度的出台,促进期货公司从传统的单一经纪商向衍生品综合服务商的角色转变。

  二是为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他说,期货公司的跨境业务开展对推进期货行业国际化,提升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跨境业务方面,期货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期货和衍生品法》从上位法层面,为境内期货经营机构转委托境外期货经营机构从事境外期货交易预留了空间。结合过去几年的业务实践,以境内期货公司为境外期货公司做转委托方式开展境外期货经纪业务,不仅更符合市场需求,也更有利于监管部门全面深入监管。具体而言,可由境内部分已在境外设立子公司并且运行较长时间的AA级期货公司,在境外经纪商开立综合账户,所有面向终端交易者的KYC、反洗钱、适当性管理工作,都由境内期货公司完成,境外子公司只作为交易和结算通道,从监管的覆盖范围来看,也能实现全面触及关键环节。

  “除了通过转委托方式,近年来境内实体企业、专业投资机构通过跨境互换的方式实现使用境外上市品种进行套期保值需求也不断上升,目前仅有部分券商获准开展此项业务,期货公司暂未拥有该牌照,但期货公司也具备开展此项业务的条件。”赵昌涛分析,一方面,期货公司基于日常的产业客户服务经验,对于产业机构客户的业务需求掌握更全面,也可以提供更加专业的服务;其次,不论是场外衍生品业务、商品交易的发展,还是境外子公司的运营,期货公司开展跨境互换业务的基础条件已较为成熟,如给予这样的期货公司跨境互换业务试点,可以丰富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切实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三是建议为期货公司建立综合账户管理体系提供政策支持。他说,随着期货业务日趋多元化的管理,期货公司也在不断强化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和资源配置的综合服务能力,但是目前客户在期货公司接受不同类型的服务时,还需要开通不同的账户,相关账户之间的资金不能实现同名互转(如基金账户和期货业务的保证金账户不能互通,一来不能通过保证金账户资金完成产品购买的支付,二来也不能用已有的基金资产作为有价证券折抵保证金),大大降低了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率以及服务体验。建议参考证券公司综合账户管理体系建设,允许头部期货公司按照“坚守客户资金安全底线、优化事中管控方式、提升客户服务效率”的思路,推进建立综合账户管理体系。综合账户管理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基于统一客户身份识别的要求做好反洗钱的常态化管控。

  深耕“保险+期货” 探索普惠金融实践

  “保险+期货”是期货行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创新推出的普惠金融实践,它开拓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记者了解到,从2016年至今,华泰期货与风险管理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持续与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合作开展“保险+期货”业务,累计与15家保险公司合作、在全国22个省份涉农地区开展项目近200个,涉及13个品种,总承做农产品规模近70万吨,为农户提供近35亿的风险保障。公司在2022-2023期货公司“保险+期货”业务专项评价年度中排名行业第七。

  此外,在上期所的支持下,华泰期货已连续6年开展上期所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天然橡胶的价格受到生产周期、进出口等多方因素影响,胶农的收入波动频繁,有了“ 保险+期货”对天胶价格的保证,胶农放心,云南等地橡胶种植面积也在逐步回升。

  自2021年1月8日生猪期货品种上市起,华泰期货积极参与生猪项目,近两年里共承做生猪、猪饲料“保险+期货”项目100余个,为近135万头生猪提供价格风险保障,为广东、河南、湖南、江苏等11省市生猪“稳产保供”贡献期货力量,助力市场形成长期稳定的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在郑商所的支持下,华泰期货连续两年在广西地区试点开展糖料蔗“保险+期货”项目,2022年更是创新性在广西三县开展“保险+期货”收入险项目,使得项目开展地糖料蔗种植面积稳中有涨,蔗农收益获得了保障,进一步提升当地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在产品创新方面,华泰期货率先向市场推出了以农产品尿素肥料为标的的“保险+期货”项目。尿素是农民最常用的化肥之一,而作为农业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化肥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农民的种粮收益和积极性。2022年以来,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需求带动的作用下,尿素价格剧烈波动,种植户运用“保险+期货”可提前锁定种植成本,充分体现了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效果。

  未来,公司将一如既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了解发展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期货市场的作用,体现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

  但赵昌涛也指出,从华泰期货近年来的业务开展情况来分析,“保险+期货”的业务模式对农户大有裨益,但该业务仍存在需要优化之处:

  第一,各地财政支持力度不均,并未完全普及。目前,大部分地区“保险+期货”项目尚未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各级政府保费补贴比例很低甚至没有补贴,更是出现了越是需要加强风险管理的农产品生产地区越是没有财政补贴的困境。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一是不利于提高农户参保的积极性,二是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为助力业务发展,采用主动承担部分保费的形式,但这种方式较难维持,也不利于“保险+期货”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还不完善,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品种相对较少、期货合约时间较短、场内期权品种较少。在业务开展中只能选择已上市的农产品期货品种,期货合约时间较短会引起保险端农产品价格保障时间较短。此外,场内期权品种缺失让风险管理子公司需要在期货市场上频繁买卖期货合约用以复制期权,使得期货公司面临高昂的对冲成本。“保险+期货”模式的成功运作,要求期货市场能够提供与之匹配的期货市场容量和活跃度,这就需要完善我国期货市场,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品种合约设计,充分借鉴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及容量。

  第三,部分地方会以项目最终产生的赔付率作为项目质量的衡量标准。虽然赔付率作为保险公司农险遴选或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其高低能够反映农户进行风险管理的成效,但过度关注赔付率,项目试点反映出的效果可能偏离实际,与业务开展的初衷相违背。建议在评价中,一方面拉长考评周期,发挥保险低频高赔的作用;另一方面考虑现货收益与赔付达到的综合效果。

  培育守正创新试验田 有效连接场内外市场

  “风险管理子公司创新试点为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过去主要是通过母子公司联合服务客户的形式开展,业务规模仍有扩大的空间。”赵昌涛说,未来场外衍生品和做市业务回归后,将成为期货公司的核心业务,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对期货公司的服务能力、综合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风险管理子公司部分业务回归母体后,其本体应该继续作为创新业务孵化器,为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输入新的业务模式。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完善风险处置机制,进一步夯实资产负债表管理;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和研究投入,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模型,为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提供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在期货市场结构中,期货公司联通了市场各方的风险管理需求,在场外衍生品市场中以对手方的角色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赵昌涛认为,未来期货公司的发展需要借助于场内衍生品市场的有效对冲,通过构建场外和场内业务的有效连接,服务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体经济对于大宗商品、利率、汇率的风险管理需求。

  另外,鉴于场外衍生品种类繁多、策略多元,场外风险管理方案和交易策略制定对使用者有较高的理解要求,如果企业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稍有不足,就容易对场外衍生品“理不清、参不透、用不准”,无法充分发挥场外衍生品在风险管理中的效用。因此,期货经营机构要更好推广用场外衍生品服务实体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要用企业熟悉的现货“语言”跟其打交道,用企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提供服务和进行交易。为此,华泰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华泰长城资本积极探索,将复杂的期权结构设计成更易被客户理解和接受的打包型产品,推出华泰特色“产品化”封装衍生品服务模式,赋予各“产品”的名称与其特定的风险管理场景相匹配,可助力企业清晰、全面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使企业明明白白按“需”选“品”,用实体企业熟悉的期现结合表述,打通场外衍生品服务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高质量人才队伍 强化诚信文化建设

  当前,随着期货行业的发展,人才越来越多元化,同时当前行业人才流失是很多期货公司面临的主要困难,针对全面建设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期货人才队伍,赵昌涛认为,首先,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文化。期货公司需要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通过建设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其成为公司的忠诚支持者。此外,注重企业声誉的维护,建立良好的口碑,也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

  其次,加强招聘和选拔机制。期货行业的特点是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因此在招聘和选拔过程中应该注重技能和知识的评估。借鉴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现代招聘理论和工具,如面试技巧、行为面试等,可以提高选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与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计划,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第三,注重员工培训和发展。国内期货行业的展业范围将逐步拓展,期货公司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和发展路径,为员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并不断成长为专业人才。此外,激励员工参与专业认证考试和业务创新研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四,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薪酬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期货公司应该根据员工的业绩和贡献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和创新。同时,注重薪酬的公平性和透明度,避免出现过大的薪酬差距,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最后,建立健全的绩效管理和员工关怀机制。通过设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价体系,及时给予正反馈和建设性的指导,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同时,注重员工关怀和福利,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增强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稳定性。

  文化建设是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支柱,良好的文化底蕴是促进行业发展、机构稳健、人员拼搏的力量源泉。赵昌涛表示,“守信”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信”从造字初意来看,信是由“人”与“言”组成,体现在人的言行上,应该始终如一。随着时代的演进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期货行业的守信义务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在《期货和衍生品法》中,强调期货经营机构应当“勤勉尽责,诚实守信”“防范经营机构与客户之间、不同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

  他介绍,华泰期货坚持“高效、诚信、稳健、创新”的核心价值,着重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文化建设。在“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公司在客户服务方面,坚持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参与市场竞争,不得以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诋毁竞争对手、虚假宣传、承诺收益等违法违规手段获取客户,不得以低于成本价等恶性竞争手段承揽业务,不断提高客户对行业的信任度;在与外部单位的合作方面,强化诚信文化的推广,要求合作单位务必签署《廉洁诚信协议》,明确任何一方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便利,保障双方在业务往来中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廉洁、诚信合作的精神,在信任、诚实、坦率与正直的基础上构筑相互间的合作关系;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将诚信建设纳入公司管理范畴,作为公司制度建设、梳理的重要内容,实现诚信管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充分利用行业诚信数据库作为人员聘用、业务办理等重要参考依据。在社会服务方面,公司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秉承诚信理念,积极参与帮扶助学、乡村振兴等公益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在‘诚信’的引领下,公司努力实现对客户负责、对股东负责、对员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和谐统一。”赵昌涛说。

  对于如何进一步做好期货行业舆情引导工作,提升对期货市场的宣传和传播力度,赵昌涛认为,期货公司作为业务一线机构,责无旁贷要当好期货市场的宣传队、播种队。近年来,在协会的指引下,公司持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宣传路径,加强与媒体合作,充分利用其全媒体渠道的影响力、辐射力,扩大舆论宣传阵地,同时结合新媒体发展趋势,通过小视频、直播等多种流行的自媒体传播方式,进一步加强对“保险+期货”等以专业能力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的案例宣传,同时积极分享科技型平台化业务发展模式、AI赋能研究等工作的进展,以推动行业形成创新探讨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党建共建、乡村振兴、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主动走进政府、走进产业企业、走进农户,推动宣传工作多维度、多层面开花。

  “未来,公司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期货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服务实体经济案例、金融知识教育等主题加大推广,持续宣传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社会功能,为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贡献力量。”赵昌涛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