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中信建投期货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广学:牢记新时代期货市场使命担当 聚焦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徐昭 王超 周璐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徐昭 王超 周璐璐)“期货市场本身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其紧密程度比其他市场更高,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当前中国期货市场的主要使命。”中信建投期货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广学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表示。 

  在王广学看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为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和产业链的稳健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箱。期货市场品种的不断丰富,与我国完整产业体系相匹配,使得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从传统产业拓展到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领域,基本覆盖了实体经济的方方面面。我国期货市场因实体经济需求而生,也为实体经济发展而长。

  整合资源精耕细作 护航实体稳健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这意味着实体经济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王广学如是表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实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定价权,进而牢牢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为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和产业链的稳健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箱。”

  谈及如何全方位、深层次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王广学表示,中信建投期货将从市场培育、投研服务、风险管理和人才支持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在市场培育方面,以中信建投期货投教基地为主要阵地,整合内外部资源,精耕细作投教工作。据王广学介绍,2021年,中信建投期货以“推动区域金融市场理性繁荣,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与广度,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宗旨,在重庆兴建了投资者教育基地。截至2023年8月,投教基地接待人数超2万人次;制作发布投教作品近3300个;举办投教活动超500场,活动对象覆盖产业客户、个人投资者、社会公众、在校学生和乡村居民等,覆盖近42万人次;多渠道发布投教文章超6600篇,点击量破亿次。

  在投研服务方面,中信建投期货着力增强金融科技的运用,打造新引擎赋能投研条线,提升投研成果输出成效。在风险管理方面,中信建投期货立足客户风险管理需求,为企业提供场外期权、含权贸易、基差贸易等定制化服务方案并深度参与。在人才支持方面,中信建投期货坚定执行“人才强司”战略,为行业和企业培育、输送专业人才。

  对于支持、鼓励期货公司深化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客户方面,王广学也提出了政策建议。

  王广学建议,加大力度推动多层次期货衍生品市场建设,加快激发场外业务发展活力;进一步扩展期现联动服务平台、基差交易平台等,为期货公司更高效、个性化服务产业客户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推动进一步探索优化对国有企业套期保值的考核评价办法,在合理控制风险的情况下,鼓励国有企业使用套保会计,对存货进行套期保值,管理价格波动风险,节约资金、仓储成本。广泛开展期货知识“进政府”“进企业”“进校园”专项行动。继续发挥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引导作用,研究优化相关考评体系和评价标准,特别是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客户的相关考评项目及加分值,进一步调动全体期货经营机构积极性,营造携手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客户的浓厚氛围。

  作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触角和抓手,期货公司在做好期货场外衍生品市场顶层设计和底层构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王广学看来,作为期货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纽带,期货公司要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他认为,“上传,就是要在积极参与产品创设、新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的过程中,充分反馈和体现实体企业对于期货市场的诉求;下达,就是要准确理解政策导向,提升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度,悉心引导实体企业参与运用期货市场工作管理风险,稳定生产。”

  期货公司要发挥实践阵地作用。王广学指出,期货公司是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彰显金融报国的情怀,担当服务实体的责任,在文化建设层面和具体实践层面履职尽责,发挥出坚不可摧的阵地作用,助力行业文化繁荣。

  此外,期货公司还要在助推行业发展的“稳”和“进”上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要着力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建立一套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以满足监管要求为前提的自我完善和创新机制,真正做到稳中求进,还要注重全面加强从业人员综合能力培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业务精通、诚信守法、道德品质优良的衍生品人才队伍。

  发挥专业优势 服务乡村振兴

  “保险+期货”是期货行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创新推出的普惠金融实践,它开拓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中信建投期货深耕“保险+期货”业务,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据王广学介绍,截至2023年8月,中信建投期货已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开展“保险+期货”项目301个,覆盖15省131个区县,涉及品种11个,累计为近21.85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近50亿元,已实现赔付近亿元,并多次获得行业和交易所“保险+期货”重要奖项。

  王广学告诉记者,中信建投期货在“保险+期货”业务开展上主要侧重三个方面:一是侧重业务模式的创新。公司积极开展“保险+期货+订单”和“保险+期货+银行”业务模式,一方面通过“保险+期货”业务规避市场风险,降低因市场风险导致的信用风险,从而提升传统订单农业中买卖双方的履约意愿;另一方面期货价格保险可以与传统种植险和养殖险组合实现“保单增信”,打消银行涉农信贷的后顾之忧。

  二是侧重服务主体的龙头化。因为农业龙头企业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既可直接连接中小农户,又具备现代化企业组织管理体系,对“保险+期货”业务风险管理功能的理解和运用比较到位,有利于提高项目开展效率,规避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趋势中面临的价格风险。

  三是侧重产业研究服务。中信建投期货注重为农户的现货经营和金融工具使用提供专业培训和科学指导,通过价值服务培育市场,并侧重传播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推动“保险+期货”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谈及当前“保险+期货”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瓶颈,王广学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一是保费构成有待优化。地方政府补贴“保险+期货”项目的规模和占比相对较小,区域分布不平衡,导致该业务模式的风险保障功能覆盖面有限。二是配套政策出台和风险管理时机的脱节,可能影响农户投保积极性和实际保障效果。三是跨行业监管有待协调。“保险+期货”业务涉及的保险行业和期货行业的监管标准存在差异,产品设计和项目运行上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影响项目的开展效率。四是市场认知存在偏差,影响风险管理功能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王广学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进行优化。一是加强培训推广。只有让农户和地方政府真正理解了“保险+期货”业务在风险保障、产业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项目的保费结构才能不断优化,业务规模才能不断扩大;二是建立长效保费补贴机制,提高项目运行效率。为提高项目运行效率和保障效果,可简化项目申报流程,建立长效机制,方便在合适的时间窗口及时开展项目;三是建立跨行业监管协调机制。针对保险行业和期货行业监管要求的差异,可以通过磋商协调,制定“保险+期货”专项监管制度,方便项目的执行与开展。

  创新行业发展思路 创建良好期货市场环境

  在促进行业创新发展方面,王广学分享了建设性的观点。

  王广学表示,应持续健全期货公司监管指标体系。当前,以经纪业务为主的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已与期货公司业务创新及多元化发展不匹配,难以满足期货公司深入服务实体经济和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议监管机构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统一标准和先进经验,改进净资本、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方式,优化风险监控指标,构架更加科学、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体系。

  王广学呼吁尽快出台《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相应配套业务指引。他表示,今年,证监会修订《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行业翘首以待,建议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统筹安排并尽快制定出台相应配套具体业务监管规定或指引,并预留相对充裕合理过渡期,以便各期货公司做好充分准备,平稳有序过渡。

  积极加快绿色低碳类、大宗商品指数类、电力类、航运类、国际市场互挂类等期货品种创新,也是王广学对期货业的期待。王广学表示,通过持续推出创新型期货品种,以实现行业不断拓展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提高产业链间的关联度和密切度,推进全产业链循环的综合风险管理模式,助力增强产业链韧性。

  文化建设是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支柱,良好的文化底蕴是促进行业发展、机构稳健、人员拼搏的力量源泉。

  “期货行业文化建设要重视发掘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的文化基因和精神价值”,王广学坦言,“信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对全行业来说,“信”的首要意义就在于珍惜市场发展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就要求全行业高度重视合规文化的培育,尊重市场、尊重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

  王广学表示,成立三十年来,中信建投期货以“信”立业,以“信”兴业,重视落实信义义务要求,以客户最佳利益为展业原则,深入实践审慎义务和忠实义务,向客户充分、公平、具体地披露信息,维护投资者、市场参与人合法权益。始终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充分、有效地维护客户利益,坚持“以信取信,受之以信,付之以信,得之以信”的信念,与广大友商一起为共同创建“守信走遍天下”的良好期货市场环境持续贡献力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