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第十四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在上海成功举行

周璐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周璐璐)10月26日,由上海市期货同业公会主办,上海市金融业联合会、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上海上市公司协会及上海资产管理协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在上海成功举行。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一级巡视员郭文英,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葛平,郑州商品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晓明,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伟军,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蔡向辉,广州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李震,上海期货交易所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随着期货经营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和转型升级,参与市场的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将面临更多机遇。同时,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实体产业也将从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结合经济发展背景变化以及实体产业自身的升级需求,衍生品市场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本届年会邀请权威专家及各行业机构投资者共同展望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会议上,郭文英表示,近年来,上海辖区期货公司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勇立潮头、砥砺探索,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是资本实力和合规水平稳步提升,各项风险监管指标整体保持较高安全边际,A类A级及以上的优质公司达到15家;二是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持续加强,人才队伍、技术能力建设不断强化,服务产业客户的能力持续增强;三是对外开放力度和水平逐步深化,积极做好与国际市场的互动,跨境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国际化业务布局不断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已满一周年,相关配套制度正在加快推进,期货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辖区期货行业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期货市场政治性、人民性,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做出更大贡献:一是要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实体企业需求,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效;二是要培育重合规重长远的业绩观,正确处理守正和创新的关系,稳妥有序推进各类创新业务发展,不得以创新为名突破监管底线。广大交易者也要树立科学理性正确的风险观,切实加强合规与风险管控,杜绝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共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葛平表示,期货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实践,上海期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期货产品序列不断丰富,涵盖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重要领域,为相关实体产业提供了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同时期货双向开放持续推进,“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影响力持续扩大,原油期货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他表示机构投资者是维护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决定着期货市场对实体经济风险的承接能力和服务水平。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从三个方面,积极配合国家期货监管部门、相关交易所,支持期货市场和机构投资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一是支持优质机构参与,推动期货行业健康发展。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支持更多银行、保险公司参与国债期货投资;同时,支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依规参与期货、期权交易,为期货市场引入更多优质资金。二是引导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拓展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根据实体企业需求,会同相关交易所开展期货业务培训,助力实体企业应对现货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同时,支持期货与现货加强联动,依托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促进期货市场功能更好发挥。三是加强各类金融市场合作,支持更多期货产品创新。充分发挥上海金融市场集聚优势,推动金融期货市场与股票、债券、外汇、保险等市场合作,更好满足境内外投资者需求;同时,支持创新更多交易品种,研究探索外汇期货方案,更好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上海期货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认为,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和产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从全球视角来看,风险管理能力成为衡量现代金融体系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上期所围绕现货市场发展趋势,深耕市场功能发挥,不断促进企业降本增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丰富工具和制度供给,促进市场功能发挥。二是不断提升运行质量,严守一线监管职责,维护市场平稳有序。三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聚焦产业客户参与度,优化投资者结构。2023年上期所整合推出了上期“强源助企”项目,进一步形成覆盖所有品种系列、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全方位创新服务举措;打造“企业深耕计划”,凝聚各方合力,加强投资者对期货及相关衍生品工具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产业企业使用期货工具管理价格波动风险;建设产融服务基地,依托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不断加强推动行业的人才培养,面向实体企业、期货从业人员、高校师生等定制各类培训活动,为培养适应期货市场高速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作出贡献。

  王晓明表示,作为新中国第一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33年来郑商所始终坚守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的宗旨,脚踏实地,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期货力量”。一是产品和工具更加丰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进一步夯实。郑商所已经上市41个商品期货期权,覆盖粮、棉、油、糖、果、农资、能化、纺织、冶金、建材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二是业务模式不断优化创新,服务产业的方式更加丰富。推动商业银行开展标准仓单“买断式回购”,自上线以来累计为7个品种的产业企业融资281亿元,客户的平均融资成本低于4%;携手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平台+”期现合作,推动期货现货两个市场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服务产业企业;稳步开展“商储无忧”“保险+期货”等创新业务,推动粮食稳产、农户增收。三是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展提升,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已经构建。郑商所坚持“市场优先、把方便留给市场、把麻烦留给自己”的理念,打造“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服务品牌,针对央企、上市公司、投资机构、中小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的需要,开展不同类别的市场服务活动,譬如上市公司培训班、上海地区风险管理公司培训交流会等。持续优化品种的交割区域和交割标准,持续降低交易和交割手续费等反哺市场。在国内率先实施了做市商组合保证金系统,降低做市商资金成本。着力打造一流的交易系统,不断更新迭代,持续为行业提供高品质的技术服务。未来郑商所将持续丰富优化产品与工具供给,着力推动特色业务与服务创新,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王伟军表示,大商所成立30周年以来已从单一、封闭的期货交易所向多元、开放的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战略转型,并步入了建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的新征程。首先,产品体系创新完善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工具载体。30年来,大商所从中国国情和拓展服务实体经济领域覆盖面出发,攻坚克难推动产品创新,上市的34个期货和期权“串珠成链”,形成系列产业链品种体系。其次,强监管、提质效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期货能量”。三是场内场外协同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效的市场支撑。四是深化产业服务为产业企业和市场主体用好期货工具赋能加速。未来大商所将继续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聚焦产品创新、技术驱动、生态圈建设三大主线,扎实推进期货现货结合、场内场外协同、境内境外连通的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以更大的努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供给质量,继续拓宽走深实体经济服务道路;期现结合、场内场外协同促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强内部统筹和外部协同,持续提升产业企业参与度;继续强化市场监管,守住市场风险防控底线;推进交易所数字化转型,强化技术赋能业务和服务。

  蔡向辉表示,2023年中国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平稳有序,今年1-9月总成交量约1.2亿手,截至9月末持仓量约174万手,同比分别增长14.01%、31.88%。期间,中金所一方面不断丰富产品体系。今年4月21日30年期国债期货正式上市交易,填补了境内超长期利率风险管理工具缺失的空白。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机构参与。目前,金融期货市场结构继续呈现机构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国债期货机构持仓占比超90%,持仓均衡性、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此外中金所还不断深化市场功能发挥。在2022年年底债市波动期间,国债期货不仅经受住了考验,还在服务提升债券二级市场流动性、平抑资管产品净值波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债期货市场风险管理功能得到进一步彰显。他还提到,中金所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按照党中央指示精神和证监会党委部署要求,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不断提升金融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和服务能力,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李震表示,新能源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之一。广期所正着力打造新能源品种板块,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重要原材料期货产品的研发工作,助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业硅和碳酸锂期货、期权目前运行总体平稳,初步实现了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初衷。广期所持续加大力度开展各项市场培育工作,积极研究各项措施,搭建多层次服务平台,推出了降本增效等各项市场服务措施。一是加强市场培育,服务好相关产业企业。二是面向各类投资者持续开展各类培训。三是研究出台各类措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技术配套资源充足供应。下一步,广期所将扎实推进各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推动新品种研发上市,加快新能源金属板块品种研究工作,稳步推进碳排放、电力期货品种研发,开展合约论证工作,努力研发更多满足产业客户和投资者需求的产品。二是发挥品种功能作用,持续推进产业培育,更好支持和引导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三是严格履行一线监管职责,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精准识别分析市场风险,优化交易交割机制。四是推进业务系统建设和预研,优化改造业务系统,完成核心业务系统信创改造,完成自有数据中心建设预研,提高IT基础设施自主可控能力。

  象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邓启东说,面对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企业必须从被动承受价格风险转为主动管理价格风险。借力于衍生品市场发展,象屿集团所经营的大部分现货品种均可通过期货、期权套保来管理价格风险,推动旗下供应链板块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29%,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32%。同时象屿也积极输出价格风险管理能力,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个性化价格管理服务。展望未来,他建议发挥仓单交易优势,推动期现市场融合和大宗商品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统一市场建立。

  东证期货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大印就金融科技赋能市场功能发挥进行了主题演讲,他提到当前金融科技有五大驱动要素,分别为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基于上述五大驱动要素,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的运用主要在智能投资、智能投研、智能风控、智能投顾、智能下单(简称“智能+”)上,各家公司都力争在这五大方向上寻求突破与创新。近年来,东证期货不断探索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之路。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繁微智能投研平台,为广大产业和金融机构客户提供有力的投研服务工具,同时,针对实体企业期现业务,重点开发了“大宗精灵”期现业务综合平台,从而夯实服务产业信息化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证期货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飚表示,2022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开始施行,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施行为期货公司探索业务创新提供制度支持,有助于改善期货公司利润模式单一的现状,推动期货公司进一步向综合衍生品服务商迈进。头部期货公司发挥着引领创新作用,突出全方位服务能力;中小期货公司则通过突出特色化专业服务能力,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共同推动期货市场的繁荣发展。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让我们保持初心,砥砺前行,为推动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乡村振兴,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据大会主办方介绍,此次年会并设5个分论坛,分别涉及“优化市场结构,积极发展机构投资者”、“衍生品市场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险+期货’优化,赋能乡村振兴”、“期货公司转型与升级,从经纪业务到综合服务商的打造”以及“多元化业务下的合规和风控”,全面探讨如何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