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万亿险资配置结构评测:资产配置压力加大 但配置改善并趋稳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20万亿险资配置结构评测:资产配置压力加大,但配置改善并趋稳定

  “保险资金运用的挑战及应对”始终是市场高度关注的课题。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71万亿元。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0)》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全面评估。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状况看,一是资金运用规模持续增长。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二是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不断拓宽;三是资金配置结构改善并趋于稳定。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亦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报告指出,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经济面临转型挑战,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险资金面临市场利率下行、债券市场违约增加和长久期资产供应不足等挑战,资产配置压力有所加大。

  报告指出,在保证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保险业应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优势,与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资金,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的作用。

  资金配置结构改善并趋于稳定

  报告指出,长期以来,保险资金基于安全性原则,其投资运用受到严格限制,投资范围非常有限。但自2012年开始,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不断扩展。2012年将信托计划和银行理财、股指期货等纳入投资范围,2014年增加优先股、创业板股票、创业投资基金等,2015年增加保险私募基金,2016年增加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和沪港通试点,2017年增加深港通试点,2018年增加长租公寓,2019年增加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等。目前,我国保险资金可投资债券、股票(权)、金融衍生品等多种资产,可开展跨境投资,资金运用范围已接近国际同业。

  此前不久,银保监会资金运用监管部副主任罗艳君表示,对比分析保险资金与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的差异,保险资金是期限最长、风险偏好最低、约束条件最多、管理难度最大的资金之一。

  随着投资渠道不断拓宽,保险资金配置结构在2013-2016年明显改善银行存款和债券配置比例逐年下降,其他投资从占比不足20%上升至接近40%,成为保险资金最大投向。2016年后,各类资产配置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71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2.58万亿元,占比12.5%;债券7.58万亿元,占比36.6%;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2.68万亿元,占比12.9%;其他投资7.87万亿元,占比38%。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2020年三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形势分析会指出:前三季度保险资金运用呈现三个特点:权益投资抓机会,固定收益抓反弹,另类投资抓热点。一是借助股票市场波动,抓住投资机会,加码权益投资增厚收益。二是大类资产风格轮动速度快,固定收益领域做出调整,通过长期配置债权、短期配置非标等“固收+”策略应对市场变化。三是另类资产投资方面,重点关注新领域和新业态,如大健康、物流地产、生物医药、电子通信和互联网等领域。

  资产负债错配,利差损风险上升

  对于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亦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一是资产负债错配,利差损风险上升。随着行业回归保障本源,人身险行业的负债久期进一步拉长,资产负债久期缺口持续扩大。2019年第二季度末,人身险公司负债平均久期13.19年,较2018年底延长2.01年,而资产久期仅延长 0.52年达到5.76年,导致久期缺口扩大近2年达到7.43年。在当前利率下行环境下,“长钱短用”问题造成保险公司利差损风险增大,对长期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均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一些保险公司大量销售高收益理财产品,恶性竞争,进一步增加了刚性负债成本,形成收益缺口,甚至出现“成本收益倒挂” 的现象,加大利差损风险。

  所谓利差损,即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保险业曾经吃过这样的亏。今年8月,银保监会根据非现场监测情况,发现部分人身险公司万能险账户财务收益率低于实际结算利率,存在利差损等风险隐患,又约谈了12家人身险公司总经理和总精算师。

  与此同时,投资收益受股票市场波动影响较大,需要更好平衡风险与收益。 2015-2019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分别为7.56%、5.66%、5.77%、4.33%和 4.94%。其中,2015年收益率达到近年最高,主要受益于上半年上证综指涨幅超过60%;2018年收益率降至近年最低,主要归因于上证综指下跌65%,权益类投资损失惨重;2019年,在其他主要投资资产收益率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受益于股票市场上涨,收益率回升至4.94%。总的来看,保险行业发展能力不足,投资经验不丰富,专业人才缺乏,导致投资收益与股票市场的波动高度相关,一些在股票市场上投资激进的中小保险公司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是固定收益类资产信用风险上升。近年来,债券市场违约事件不断增多,一些发行时资质等级较高、信息透明的主体也面临流动性紧张、无法兑付债券本息的困境。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面临的信用风险加大。此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不动产抵押登记权资质不明确,发行的债权投资计划缺乏风险保障与缓释的有效手段,增加了产品面临的信用风险。

  四是另类投资项目透明度和流动性低,管理难度大。随着保险资金投资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另类投资的规模和占比也不断上升。另类投资项目存在相关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缺乏透明度、流动性低等问题。同时,部分保险公司投资交易链条长,底层资产难以穿透。上述问题加大了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并加剧了风险跨行业跨市场传递。

  为股票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

  对于上述问题,报告建议:一是立足保险业长期发展,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保险公司应牢固树立资产负债匹配理念,严格落实资产负债管理机制,建立产品开发和投资运作联动的投资决策体系和沟通协调机制,打破投资、产品、精算等部门间的壁垒, 防范产品定价风险和利差损风险。同时,增加非利率敏感型保险产品,降低负债端的刚性成本。

  二是加强另类投资管理能力,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保险业应充分利用自身资金长期、稳定的优势,对具有盈利能力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提供股权、债权融资支持,也可以优先选择资质较好、信用等级较高的基础设施、不动产进行投资,还可以在养老健康服务产业、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企业等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的领域有所作为。同时,针对保险另类投资金额较大、期限较长、操作复杂、风险隐蔽性强的特点,要注重防范投资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利益输送问题。

  三是通过科技赋能等多种方式,加强风险管理。保险公司应加大金融科技创新运用,借助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增强风险识别和量化分析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全面开展压力测试,提前制定好极端情形下的应对方案,控制投资的波动性。加快相关领域专业技术和人才的积累,全面提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按照“放开前端、管住中后端”的总体思路,强化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监管的硬约束,强化资金运用内部控制和信息披露的硬要求,推进资产管理公司法人监管、分类监管、产品监管、行为监管,落实资管新规要求。

  五是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增加长期债券供给。保险资金债券投资规模巨大,高效规范的债券市场可对保险资金运用提供良好支撑。为解决保险公司 “长钱短用”资金错配难题,应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债券市场结构,增加长期债券供给。在发展基础产品的同时,有序发展与利率相关的期货、期权等衍生产品,为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和风险管理手段。

  六是全面深化股票市场改革,促进与保险资金的良性互动。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下,系统推进股票市场基础制度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增强市场的活力和韧性,提升交易便利性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保险资金等各类中长期资金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充分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为股票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