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环保税:“牙齿”为绿色发展而长

肖擎荆楚网-湖北日报

  随着2018年1月1日环境保护税法施行,作为中国最早制定并实施的三项环境政策之一——排污收费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环境保护正式由费改税。

  作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后我国第一部“绿色税法”,作为一种特定政策目的税,环保税对应的是仍然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它以“法”的形式,明确表达了“污染者付费”的导向,传递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信号。

  人们常说,法律是有“牙齿”的。环保税法的“牙齿”为什么而长?为了绿色发展而长。

  过去很长时间,征收排污费是环境保护的通行做法。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但现实中,人们还是看到,有的重点污染企业在“政策性免征”中成了“保护对象”,有些地方把重污染企业视为“金主”,动用财政资金代缴罚款。一些地方,排污收费的“纸上规定”也是很严的,但真用起来,污染的“脓包”刺不破,良币驱逐不了劣币。费改税不是名称变化,环保税的“牙齿”是不是有力,看的不是文字,而是看它是否真正“咬”在了污染排放上,是否“咬”住了排放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应该付出的代价,是否“咬”出了“多排放多纳税、少排放少纳税”“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切实效果。

  按照立法原则,环保税是“税负平移”,从排污费“平移”到环保税,征收对象等都与排污费保持一致。但既然作为一个新税种而生,人们不仅关注征收环节的强制性、规范性,也关注这些钱会怎么花、花到了哪里。过去,排污费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1∶9分成,环保税中央不再参与分成,而是作为地方收入,每一分是不是都取之于环保、用之于环保?是不是有效地用于治理环境及支持、鼓励、补贴企业开发环保技术、实施环保项目等领域?财政预算安排的节能环保支出是否有了更加积极的变化?这些是人们对环保税的深层期待,也是环保税的“牙齿”为绿色发展而长的深层含义。“原来治污就像打一巴掌,这次感觉刀真的架在了脖子上。”这是一位企业负责人对环保督察真刀真枪的感言。污染防治已经被提到“攻坚战”的高度,攻坚战面临的硬骨头一块比一块难啃,我们不能奢望靠一部环保税法来解决所有环保问题,不能靠着这个“筹码”一本万利。环保税不是“单打独斗”,也不能“单打独斗”,让环保法律法规长出“钢牙利齿”,让环境保护从“不通电的高压线”变成不可逾越的红线,让环境保护“组合拳”的每一拳,都有实打实、真对真、硬碰硬的威力和效力,发挥环境治理的协同效应,才能把全面小康的决胜句号画圆、写满,才能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浓厚底色。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