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独角兽产业地图 新经济催生新一线城市新岗位

周慧21世纪经济报道

  人才、产业和资本紧密相连。在二线城市抢人白热化的大背景下,是否有足够的产业支撑城市留人,去二线城市能做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发现,新一线城市的独角兽企业,以及知名科技公司在地方设立的区域总部,不管是在收入上还是在工作岗位上,都对一线城市返流的年轻人和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近日,长城战略咨询联合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式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其中164家企业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相对前一年,2017年新一线城市的独角兽企业占比在增加。此外,出现独角兽企业的城市在增加和下沉,其中杭州、武汉等城市表现亮眼。

  杭州成新一线最大赢家

  2017年各地人才政策叠出,新经济也在重塑城市产业格局,这一年产业生态发生了哪些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58招聘获悉,从城市岗位需求来看,新一线城市增长加快,其中新经济新业态的岗位占了一定比例。

  独角兽企业在地方吸纳人才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独角兽企业是指在中国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以企业最后一轮融资时估值为依据)的企业。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独角兽企业是新经济的典型代表,也是衡量城市区域创新能力的指标。看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创新环境好不好,可以参考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的数量。

  这份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9座城市,北上杭深聚集独角兽企业数量超过84%,其中北京70家,上海36家,杭州17家,深圳14家。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杭州和深圳的数量打平,2017年杭州超过深圳。2017年杭州独角兽企业数量增速明显,增加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北京排行第一,上海和杭州分列二、三位,深圳排列第四。胡润报告显示,杭州独角兽企业以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为主,其中半数围绕阿里生态圈展开。

  另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是,2017年中国独角兽出现在19个城市,除了北上杭深外,武汉5家,香港4家,广州3家,南京、天津、镇江各2家,成都、东莞、贵阳、宁波、宁德、沈阳、苏州、无锡、珠海各1家。

  数据显示,独角兽企业分布的城市不断延伸,2017年有6座城市首次出现独角兽企业,分别为成都、宁波、东莞、无锡、镇江、沈阳。2017年,84%的独角兽企业在北上杭深,其中北京的独角兽数量为70家,超过上海、深圳和杭州的数量总合。不过,北上杭深的占比相对2016年的88%有降低,表明新一线甚至很多二三城市在崛起。

  作为新一线城市代表的杭州和武汉,新经济独角兽企业表现良好,其中杭州成为新一线城市新经济崛起的最大赢家。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