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海制造”对标全球卓越制造基地,欲建2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邹臻杰第一财经APP

  自打响“四大品牌”在4月底提升为上海发展新战略以来,推动“上海制造”升级、加快建设全球卓越制造基地的各项部署正在开展。

  本月6日,上海发布《技能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1年)》,提出到2021年服务于“上海制造”的人才建设总体目标:届时高技能人才要占技能劳动者的35%以上,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作为全国工业重镇,上海既要振兴一批历史经典品牌,又要持续在先进制造业拥有核心实力,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以高科技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与人才战略。

  建立高科技产业集群

  上海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改革开放前贡献了一系列家喻户晓的“上海制造”品牌,如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大白兔奶糖等。

  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上海一直都把重点项目带动作为产业推动的重要抓手。今年4月底,上海市经信委牵头制订《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卓越制造基地;到2020年,3家左右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培育8~10家制造业“独角兽“、200家”隐形冠军“。上海聚焦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明确。

  《行动计划》提出,上海要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绿色化工四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并建立“基地+基金+机制”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建模式,协同推动“集群长三角”建设。

  专家认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三省一市工业增加值率为22%左右,不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一半,与世界级产业集群的要求尚有差距。为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上海仍然需要探索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和新路径。

  近年来,上海一方面通过上汽集团、上海电气等龙头企业积极布局长三角,以设立生产基地、兼并重组等方式,带动并实现跨区域构建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张江高科技园区在硅谷、以色列、芬兰设立海外人才工作站,走出去实现高质量的全球合作。

  除园区品牌的海外输出外,“飞地建设”、跨区域园区共建等更多园区合作方式、运行框架与标准也正在不断探索中。

  《行动计划》还提出,要推动制造与服务、设计、互联网、AI,及推动军民深度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近十年来,中国机电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只有19.75美元/公斤,远低于日本的39.74美元/公斤,从制造业产业结构看,其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还不够。”

  全球化竞争浪潮下,企业多利用差异化的服务寻求发展。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能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从而提升企业全球竞争力。

  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定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智能信息服务正被有效运用。如永久自行车针对热衷骑车的年轻人推出“永久C”,打造“轻客”的新概念;上海重点行业云计算覆盖率超过50%,部分国有企业采取“混合云”方式加快业务转型;上海海立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达到了每万人703台,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根据《2017上海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报告》,上海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为87.43,高出全国平均3个百分点;处于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占30%,高出全国平均16%。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