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康复进入精准时代的呼吁:中国康复大学尽快成立

文静21世纪经济报道

  “术前康复比术后康复更重要。”7月15日,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治疗科主任朱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近日,全国康复界专家、学者和四川省康复界医护人员齐聚成都。在四川省康复治疗师协会第二次学术大会上,该协会提出了康复服务的新目标:希望中国康复大学得以建立,康复治疗成为一级学科,康复治疗师成为法定执业者,让康复治疗帮助更多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5·12”汶川特大地震让四川医疗康复网络从无到有。得益于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四川省在全国首开专业康复服务先河,形成了高低端搭配,医学康复、社会康复和家庭康复相结合的综合康复体系。2009年,四川省政府新闻办披露的灾后恢复重建情况通报显示,地震发生以来,该省累计救治伤病员445万人次,累计住院143367人,其中伤员91177人,初步统计因灾致残7000余人。

  十年后,四川省医疗系统代表回顾灾后重建,康复功不可没。

  临床思维:从经验到精准

  何成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汶川地震发生三天后,他便公开呼吁要重视、及时在地震伤员中开展系统的康复治疗,“吸取唐山地震之后的教训与痛苦,康复要早期介入。”

  最终,汶川地震让四川省高起点建成了省级康复服务体系。高端康复机构包括川港康复中心和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在39个地震重灾区建立了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基本实现了地震重灾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十年后,何成奇在此次学术大会上说,由于康复发展太快,培训跟不上,不少区县的康复治疗师还以“估计”做治疗。他认为,治疗师的临床思维模式是康复医学的基础,至关重要。

  如何从经验到精准治疗?何成奇表示,ICF理念应尽快引入中国康复界。ICF即《关于功能、残疾和健康的国际分类》,由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第5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命名并在国际上使用。它从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和参与四方面来衡量人的健康。

  何成奇认为,广义的残疾包括残疾和残障,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残障。健康就是指没有身体功能障碍、结构异常、活动能力受限和参与程度受限。

  在ICF的四大分类和具体指标指导下,何成奇总结了康复治疗师的6步科学、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其中包括熟悉病史和诊断、康复治疗师要采用ICF进行康复评定和康复诊断、制定近期和远期目标,实施康复治疗和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临床思维。

  “随着康复新技术的应用,康复业的发展不是像早期面对重症患者靠经验就能应付,要有循证的基础和精准治疗。”他总结。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