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发改委密集调研基建投融资体制问题需加快解决

肖明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近期,国家发改委调研组赴多地密集调研,深入了解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交通与水务等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现状和问题,听取各单位对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推动平台公司转型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目前基础设施投融资等体制性问题,7月31日到8月2日,国家发改委派出调研组赴多地进行了调研。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6941亿元,同比增长43%。但是全国投资放慢明显,其中基建投资更是突出。1-6月全国基建投资增速为7.3%,相对去年同期的21.1%增速大幅回落。其中,公路投资增速仅为1%,铁路投资为0.1%左右。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刘慧勇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并不缺钱投资,地方政府虽然卖地收入高,但是缺乏投资资金,这是因为存在体制问题。中国土地开发和投资还不能有效结合,这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资金问题,而是政策有限制。

  上半年全国基建投资放慢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派出多路调研组,对基础设施等很多投融资问题进行调研。

  近期调研更加集中,其中7月31日至8月2日,投资司与中咨公司等有关单位组成调研组,赴河南、湖北、江西开展基础设施投融资实地调研。调研组依次与河南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襄阳市汉江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昌水业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座谈。

  国家发改委网站上的消息指出,发改委深入了解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转型、交通与水务等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现状和问题,听取各单位对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推动平台公司转型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了解,这些调研对基础设施集约化规模化运营,以及交通和水务领域投融资模式等进行了探讨。

  7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

  会议提出,要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在交通、油气、电信等领域推介一批以民间投资为主、投资回报机制明确、商业潜力大的项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外商再投资鼓励政策,加快已签约外资项目落地。要有效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督促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要对接发展和民生需要,推进建设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上半年,全国基建投资放慢。发改委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公路水路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05.5亿元,同比增长1.4%,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27.1亿元,同比增长0.1%。

  某市城建PPP研究人士告诉记者,地方政府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有三个资金来源,一个是发债来融资,这需要额度;另外就是用财政资金,这需要财政资金充裕;最后是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但是上半年全国PPP项目进行清理,目前受到影响。

  社会资本进行投资的时候,项目本身也需要银行贷款,今年上半年对全国PPP项目进行清理,银行资金支持放慢。此外,一些地方通过PPP变相融资、违规举债,导致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增加,这对促进投资增长不利。

  上述城建PPP研究人士认为,下一步要继续规范PPP的运作,有地方债券额度的地方,可以通过规范的方式进行运作,同时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投资方等要提高PPP专业知识能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