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重磅政策释放利好 雄安概念集体飘红

江钰铃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江钰铃)1月25日,雄安新区概念股集体飘红。消息面上,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九个方面重点任务。受此消息影响,1月25日,雄安新区概念股普涨,截至早盘收盘,盾安环境(002011)涨停,博天环境、中持股份、天业通联等涨幅均在5%以上。

  雄安新区多项措施落地

  1月24日出台的《意见》提出了多项针对雄安新区产业方面的利好政策。例如,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新区转移,在疏解中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在产业标准方面,《意见》提出支持雄安新区吸引北京创新型、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疏解转移。创造有利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严格产业准入标准,建立入区产业项目科学评估论证机制,制定雄安新区限制承接和布局的产业负面清单,对符合新区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本地传统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有力有序淘汰落后产能。

  与此同时,《意见》提出将引导在京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有序向雄安新区疏解,新设立的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优先在雄安新区布局,支持建设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支持雄安新区企业联合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共建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承担重大科研任务。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随着国务院批复新区总体规划标志着新区规划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新区即将迈入规划落地和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

  多概念股业绩释放

  随着雄安新区多项文件相继出台,多家A股公司近日也透露公司在雄安新区业务开展情况。其中,基建、智慧城市、通信技术等领域公司积极跟进。

  千方科技(002373)近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表示,公司将积极把握布局雄安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在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全面推广公司智慧交通和智能安防业务,打造标杆性的示范效应。

  润建通信(002929)表示,公司持续关注包括雄安新区在内的全国5G网络建设项目招投标信息,目前公司在雄安新区开展的是通信网络建设类的业务。

  中铝国际(601068)则称,公司成立了雄安片区、西南片区、内蒙古片区和长三角片区等片区精英团队,发力增量市场,不断完善区域营销体系。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choice数据中多家雄安新区概念股发现,多家公司2018年业绩增长明显。主营京津冀地区的冀东水泥预计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14.50亿元至15.30亿元,上年同期为5.03亿元。公司表示,其业绩增长原因是,金隅冀东战略重组效应持续显现,核心区域水泥市场秩序持续改善,公司水泥和熟料综合销量同比增加,水泥和熟料综合售价同比涨幅较大,营业收入同比增幅较大,毛利率同比提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提升。

  荣盛发展(002146)则表示,2018年全年,公司累计实现签约面积983.4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73%;累计签约金额1015.63亿元,同比增长49.51%。

  中金公司表示,雄安新区建设将拉动房建、基建等需求。相关的学校、医院、办公楼等房建以及交通、环保等基建领域需求有望得到拉动。

  此外,中金公司研报进一步指出,雄安新区建设将更强调绿色与智能。根据规划纲要提出的“建设绿色智慧新城”的总体要求,新区建设将更多的采纳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与技术,相关行业有望受益。

  坚持“房住不炒”

  此次《意见》还针对雄安新区房地产市场提出新要求。《意见》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职住平衡要求,推动雄安新区居民实现住有所居。针对多层次住房需求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个人产权住房以共有产权房为主。严禁大规模开发商业房地产,严控周边房价,严加防范炒地炒房投机行为。

  多位专家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雄安新区今后将成为京津冀甚至是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引擎,目前的楼市严格管控主要目的是为了有利于产业落地,避免出现京津冀北京周围区域的房地产过热老路。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雄安新区从诞生之初就严格房地产调控。直到现在仍在严格管控下,没有出现房地产炒作。而从未来发展看,共有产权房作为“房住不炒”的一个新事物,在北京等城市已经试点,并保障了基本居住,降低市场炒作的作用。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则表示,《意见》提到了严禁大规模开发商业房地产。这里应该把商业房地产理解为包括住宅、商业、办公等业态的房地产,即盈利性的房地产项目。类似做法也说明未来会从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发展角度出发,适当限制其他种类的住房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