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粤港澳大湾区热度持续提升 六大指标透视湾区城市发展力

张晓玲 周智宇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粤港澳大部分城市仍处在工业经济阶段,存在较大转型提升空间,急需注入科技创新的力量。目前除了深圳在创新研发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其他城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7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粤澳合作框架协议2018年重点工作的通知》发布,其中第一项工作就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这预示着,酝酿多时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发布。

  作为当前中国最炙手可热、最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活跃度和商业消费力都居于几大城市群前列,也是城市群和湾区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高品质发展城市的重要研究样本。

  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之际,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时代中国研究院,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研究样本,呈现一份最鲜活、最有力的《时代中国21世纪报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力研究2018》(以下简称“时代中国21世纪报告”)。报告将于7月22日在“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发布。

  “时代中国21世纪报告”通过设置六大指标,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视角来考察湾区城市的发展与协同。研究结果显示,在轨道交通以及产业协同的推动下,大湾区的轨道交通、产业互动越来越频繁,同城化、轨道化、1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

  六大指标诠释城市发展力

  城市的发展力可以从哪些方面考量?课题组认为,发展力至少有两重涵义,一是城市本身的内生力,二是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力。

  基于此,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珠海、江门、肇庆,以及香港、澳门11个具备较高研究价值的城市,从宏观经济指数、商业消费力指数、房地产投资指数、城市运营力指数、城市配套指数以及城市群联结指数六大层面,来对城市发展力做精确描述。

  六个指标不仅涉及城市本身的资源禀赋、政务环境、产业、人、空间、资产等要素,也涉及了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人口流动、产业协同、商业消费进阶等方面。

  第一层指标,是基于传统的城市经济、产业、人口结构的分析维度,描述一个城市的基本质素;第二层指标,则从教育医疗配套、生态环境、社区文化氛围等因素出发,衡量城市配套完善度和宜居程度。

  第三层指标,是从商业地产品牌入驻情况、购物中心数量、新零售电商消费、京东消费品分类以及奢侈品消费等指数出发,以期立体呈现城市的商业消费能力和经济活力。

  “时代中国21世纪报告”将实体商业和电商消费结合,并独家拿到阿里、京东、唯品会的消费数据,试图传递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于所在城市的影响。这成为报告的亮点之一。

  第四层指标基于城市开发潜力,从土地供应、房企销售排名、套户比等指数出发,衡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和物理空间投资潜力。第五层指标接着深入到城市运营潜力,从各大公司落地城市的商业地产、长租公寓、产业地产(包含特色小镇)、物流地产等业务出发,衡量城市多元运营的水平。

  最后,第六层指标回到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的视角,从轨道交通设施、湾区联结度、产业融合度、1小时生活圈、双城生活便利度等指标出发,去剖析每个城市的发展潜力与机遇。这正是城市群时代的城市发展、城市运营不可忽略的新逻辑,也是“时代中国21世纪报告”的一大创新之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