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外市场前景难料 A股能否走出独立行情

张枕河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美国和其它一些发达经济体数据表现疲软,甚至出现一些衰退信号,但海外股市从8月下旬以来持续反弹。

  展望未来,乐观派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将促使主要央行加速“放水”,充裕流动性将直接利好股市,而实体经济在货币宽松支持下未必出现衰退;悲观者称经济疲弱最终将影响企业盈利,股市下跌不可避免。

  相比欧美等海外市场,中国市场所面对的经济基本面、货币政策等更加稳健。在海外市场前景难料的背景下,A股会否走出一轮独立行情?

  欧美经济疲软

  不可否认,近期欧美主要经济体数据疲软,甚至出现一些衰退信号。

  首先,自8月14日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多次低于2年期国债收益率。瑞信集团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健康市场中,长期债券收益率要高于短期债券收益率,债券收益率出现倒挂,往往是经济走向衰退的可靠信号。从过去40年经验看,一般在2年期和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的22个月之后,美国经济会发生衰退。富国银行全球固收策略分析师雷林则预计,未来12个月至18个月内,美国有可能发生经济衰退。

  其次,美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最新数据显示,受出口下降和企业投资低迷影响,美国今年二季度实际GDP环比折算年率增速被下修至2.0%,较初值回落0.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3.1%的增速明显回落。

  第三,美国8月ISM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第5个月下跌,意外降至49.1,为3年来首次处于荣枯线以下,预示当地制造业活动正在萎缩。

  第四,美国企业盈利增速可能下滑。高盛和花旗集团日前都下调了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企业2019年和2020年盈利预测,理由是经济低迷、外部环境和潜在的美元下行。

  欧洲经济前景同样不乐观。瑞银财富管理分析师日前指出,欧元区经济正显著受到拖累,该机构调低了欧元区明年经济增长预测,从原来的1%降至0.7%。尽管欧元区总体就业水平不错,但在制造业密集的地区(如德国南部),就业情况依然不理想。

  此外,澳大利亚、日本等其它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也无亮点。

  美股走到“十字路口”

  从8月20日开始,欧美主要股指持续反弹,逆转了从8月初到8月20日期间的震荡下行走势,其中有何玄机?

  分析师称,经济疲弱股市逞强主要有三大原因。

  首先是消息面利好因素;其次是部分专家认为当下经济远没有达到衰退的程度;第三,即使出现经济疲软信号,这反而会促使主要央行采取加速降息、扩大资产购买计划等措施,这些措施将利好股市。

  然而,当前海外股市特别是高处不胜寒的美股走到了“十字路口”,对于投资者而言,具体选择什么行业板块和个股变得更为重要。

  贝莱德分析师派勒日前表示,对美国经济而言,收益率曲线倒挂并不代表经济即将陷入衰退,因为这个信号的效力已经在市场变化过程中减弱,而股市历来在经济周期的后期表现良好,当前判断美股牛市即将结束理由并不充足,但也需要警惕相关风险。

  瑞银财富管理在最新报告中指出,预计美联储将再降息5次(原来预期为3次)。美联储在7月仅降息25个基点,瑞银财富管理认为并不足够,本月有必要再降25个基点。瑞银财富管理预计美国明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开始恶化,美联储将采取密集行动,在明年3、5、6及9月降息,其中一次降息幅度将达50个基点,即未来5次降息共150个基点,这意味着联邦基金利率目标上限明年三季度将降至1%。对股市投资者而言,可以放眼长期趋势带来的机遇,而不限制于周期性投资。

  摩根大通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马特卡表示,美国经济并未走向衰退,消费者支出还很强劲,利率正在下降。此外,就2019年最后4个月和2020年而言,企业的盈利增长强度将取代宏观担忧,并在今年剩余时间为美国股市带来积极回报。

  A股能否“风景独好”

  实际上,不论从今年以来的整体表现还是从8月20日以来的表现看,A股表现都要好于欧美主要股指。在当前海外市场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A股能否“风景独好”?

  业内专家认为,从内外两方面看,A股确实迎来配置良机。

  从内部因素看,虽然今年以来A股表现较好,但如果对比过去10年以来A股表现以及历史高位等指标,A股仍有较大的投资机会。目前从全球来比较,中国经济基本面仍属强劲,不少新兴行业,例如科技和消费相结合行业受到资金青睐。特别是随着A股结构性改革深化,更多红利兑现,A股中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行业将脱颖而出。

  从外部因素看,由于当前欧美股市不确定性升温,不少资金担忧“高处不胜寒”,因此在选择新的投资目的地。未来随着A股被纳入更多的国际指数,预计将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来A股寻找价值“洼地”。对国内投资者而言,近期仍需紧密关注欧美市场货币政策变动以及对于相关行业影响。如果欧美加速进入持续宽松周期,投资热点或随之改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