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违约趋于常态化 投资者需加强风险管理

王姣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我国经济去杠杆、金融强监管、美联储缩表和加息等宏观不确定性因素较大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渠道收紧,再融资压力进一步增大,违约发生的概率有所上升,但信用风险仍然整体可控。”联合资信和联合评级研究部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市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违约将趋于常态化,投资人应树立风险自担的投资理念,打破刚性兑付的幻想,重视信用风险的识别,加强内部风控管理,合理进行风险分散配置。

  债券违约频发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近期的债券违约事件?

  联合资信和联合评级研究部:2018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多发,信用风险事件呈现四大特点:第一,发行人多为民营企业。第二,发行人粗放扩张和过度举债,偿债能力较低。第三,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股票质押比例过高,融资弹性下降。第四,公司存在大额违规对外担保和资金拆借,财务信息质量不佳以及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等因素也是触发违约的重要原因。

  近期的违约事件之所以会引起市场的密切关注,一是在经济去杠杆、金融强监管、美联储缩表和加息等宏观不确定性因素较大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渠道收紧,再融资压力进一步增大,违约发生的概率有所上升;二是2018年公司债的总偿还量约达5.14万亿元,较2017年(3.17万亿元)大幅增加,到期偿付压力较大;三是市场对于债券违约的容忍度逐步上升,债券违约市场化、法治化处置和投资人保护机制的推进也取得阶段性进展,打破刚性兑付已成为必然趋势,市场对违约风险的担忧显著提升。

  中国证券报:后续哪些领域的信用风险可能加速爆发?

  联合资信和联合评级研究部:在债市市场化发展的背景下,违约将趋于常态化,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很低,信用风险仍然整体可控。

  未来信用风险相对较大的领域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低资质民企整体再融资难度将进一步提升,或受到较大的信用冲击。

  其二,公司治理与业务经营不善的企业信用风险增大。

  其三,股票质押比例过高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增大。股票质押业务在2015年以来快速膨胀,成为上市公司及其股东融资的重要工具,近期部分上市公司发行人出现股票质押比例过高,导致融资弹性严重降低,部分甚至有利用股票质押融资套现的嫌疑,该类企业的信用风险值得关注。

  其四,房地产行业企业融资渠道受限和到期偿付压力增大。近年来限购、限售、限贷等房地产调控措施使得房地产企业销售难度加大、现金流回笼速度放慢;房地产行业债券发行门槛提高、限制募集资金用途、限制通道业务以及资管新规等措施均对房企融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18年房地产开发行业债券总偿还量约达2676.65亿元,较2017年(1221.24亿元)大幅增加,在债券大规模集中到期的情况下,房企的流动性压力将显著增加。

  其五,城投企业的信用风险不确定性较大。近期监管层进一步推进城投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信用分离,并加强对融资平台规范举债管理,城投企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紧,收入来源严重依赖地方政府的城投企业的信用风险将有所上升。

  其六,产能过剩行业仍然是违约集中领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周期性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受到较大冲击,监管层年初针对钢铁、水泥和玻璃行业出台了产能置换办法,压减过剩产能,部分过剩产能行业内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依旧较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