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宽信用破局 债市行情悄然生变

张勤峰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7月下旬以来,债市行情悄然生变,利率债与信用债强弱切换。从历史上看,信用债走强往往是牛市进入下半场的征兆。当前利率下行处于哪一阶段,大类资产投资该如何选择?本期栏目请民生加银资管固收部执行总经理李连山和宏信证券固定收益总部研究负责人臧旻讨论。

  宽信用预期打乱行情节奏

  中国证券报:本月下旬以来,债市行情出现新变化,长期利率债较快调整,信用债表现则有所回暖,原因何在?

  李连山:今年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约40BP,同期限国开债收益率自高点下行近100BP,背后原因众多,主要有:3月以来贸易形势变化,避险情绪升温;人民银行多次降准;公开市场利率未继续上调。随着宽信用的信号强烈释放,市场对未来政府债务风险的担忧减轻,对经济的企稳甚至好转预期升温,避险情绪的降温导致利率债调整较快,资金转为配置前期因去杠杆被错杀估值的信用债,信用利差及信用等级利差缩窄。

  臧旻:今年上半年长端利率债行情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货币政策有所松动,叠加信用紧缩背景下,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不断下降。从过往利率周期来看,宽货币与紧信用组合之下,无风险利率的行情通常会比较流畅。但问题在于,今年市场配置力量的疲软,以及交易盘头寸的过度集中,导致利率下行的速度比较快,预期过于超前。所以我们看到这一次在经济增长的“韧性”并没有完全证伪的情况下,10年期国开债的中债估值下行幅度已经超过了100BP。在这一过程中,中低评级信用利差仍然是扩大的,这与以往的信用定价逻辑有所不同。在此前的利率周期中,信用利差变化更多反映的是流动性溢价变化,而本次信用利差扩大,主要反映的是对企业信用违约的担忧,由此造成信用溢价部分大幅上升。

  目前宽货币的预期已打得很满,下一阶段就是出台各类政策组合拳以对冲信用紧缩的局面,宽信用将是必经阶段。现阶段市场的核心逻辑就是各类利差,按照信用等级由高到低,逐步修复的过程。因此近期长端利率走势的大幅波动,反映的就是上述市场预期的变化。

  中国证券报:市场对宽信用的预期升温,如何看待未来宽信用的前景?

  李连山:要判断未来宽信用的前景,仍需要从目前宽信用的两个源头来看,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去杠杆变为稳杠杆,积极财政政策将助力目前个位数增速的基建投资回升,未来投资贡献将增加,稳杠杆过程中,企业资金链压力将降低;另一个是货币政策放松,将降低银行间利率,进而降低企业的长期融资成本。无论从财政还是货币角度看,宽信用将促进企业的经营状况好转,降低企业信用风险,稳定投资者对信用债的信心,信用债投资价值凸显。

  臧旻:后续出台的诸多政策组合拳将是主导债市行情的关键。但宽信用的路径并不会十分顺畅,一个是总量问题,一个是结构问题。总量问题方面,即便宽货币条件下央行无限量释放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现行监管框架下仍受制于核心资本的约束,无法实现大规模的表内信贷派生。因此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下调MPA标准以及通过特别国债为大行补充资本是可选项。

  第二个是结构性问题。如果银行资本补充能够获得改善,那么信用扩张后,资金的去向就成了关键。商业银行风控能否接受中低评级融资人通过信审和授信,仍然有疑问。如果通过窗口指导,行政性的强行降低银行风险偏好,那么无疑是将风险延后,依然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政策在朝着宽信用的方向发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