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美国经济的两面性

刘丽娜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关于美国经济,近期的国际讨论更加富有戏剧性。好坏参半的数据与经济现象,反映出美国经济的两面性。

  不少经济观察家认为,当前美国经济衰相已露,有很多数据为证。

  《经济学人》杂志注意到,美国制造业裁员潮此起彼伏。去年11月,美国通用汽车在整个中西部地区裁撤了数千名员工,今年8月,美国钢铁宣布在密歇根州削减200名员工。零售业领域也不乐观。美国著名的家居产品零售商劳氏公司近期宣布裁减数千个工作岗位,这家公司在全美约40个州约有700家商店。能源业服务商哈里伯顿最近也加入裁员行列。

  由于美联储采取加息举措,房地产业感到压力。有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业已达到本轮周期的顶峰,开始下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家爱德华·利默在历史研究基础上得出结论:房地产业就是经济周期。

  先行指数方面,美国“商业圆桌会议”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反映美国企业高层信心的经济前景指数已连续6个季度下滑。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一个多月前发表文章称,美国经济的“特朗普繁荣”正在变成“特朗普昏暗”(From Trump Boom to Trump Gloom)。

  9月18日,美联储再度小幅降息,同时开启隔夜回购窗口,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种种迹象加上前段时间受到热议的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问题,越来越多人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悲观。

  不过,目前学界对美国经济明年步入衰退的预测仍在两可之间。

  多位经济名家对美国经济衰退前景作出量化预测。例如,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席勒近期告诉媒体,他认为明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几率不到50%。美国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近期也公开表示,明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接近50%。著名投资人桥水公司的瑞·达利欧预测,明年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不到40%。

  透过复杂的经济现实,应该注意到,美国经济仍有稳健一面。

  上述唱衰美国经济的经济学家大多来自民主党,原本就对共和党政府持批评态度。对美国经济持稳健观点的人认为,如果不出大的意外,美国经济明年维持相对温和增长是大概率事件。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上个月表示,美国经济明年不存在衰退可能。因为经济衰退有其经典定义,即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萎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7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把美国经济今年的增长速度从前一期的预测上调0.3个百分点,升至2.6%,对明年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为1.9%。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最新修正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为2%,第一季度为3.1%。

  客观而言,美国经济看上去增长稳健、就业充分、物价稳定。到明年11月总统大选前,美国经济预计会创下136个月的史上最长扩张期,失业率也处于约4%的历史低水平区间。

  美联储最近一次降息,看上去更像是防御性降息。因为从美联储的双重职责,即维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这两大指标看,目前美国经济确实没有理由降息。此番降息的主要背景一方面是应对全球经济下滑大环境和短期流动性压力,另一方面,更多是来自白宫的政治压力。

  众所周知,当前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巨大压力。今年8月5日,沃尔克、格林斯潘、伯南克、耶伦四位前美联储主席罕见联合署名发表文章,呼吁美联储保持独立性。文章强调,国内外历史一再表明,当央行不受短期政治压力的影响,只依赖可靠的经济原则和数据行事时,经济才是最强劲的,政治主导货币政策将导致通胀和增长数据恶化。不过,尽管美联储已经小幅降息,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仍在推特中威胁要把鲍威尔“炒掉”。原因是美联储不够听话的举措会影响到特朗普使美国经济保持在3%增速的竞选承诺。

  在财政政策刺激空间已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美联储未来的行动不仅影响着美国经济的近景,也关系到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远景。

  8月23日在美国怀俄明州杰克森韦尔举行的全球央行行长会议上,鲍威尔把70年来的美国货币政策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1950-1982年),是政策导致宏观经济失稳和大通胀;第二个时代(1983-2009年),是大稳定和大衰退;第三个时代(2010年以后),是货币政策与新出现的“新常态”(Emerging New Normal)。在当前这个时代中,鲍威尔提出了三个开放式问题:一是如何避免过度通胀;二是经济长期扩张是否必然导致金融过度?三是在低利率世界,美联储如何支持经济。归纳起来,美联储的核心挑战就是如何在“低中性利率世界”最好地支持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美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长周期,这次史上最长扩张期究竟能维持多久?不管是全球超低利率,还是负利率时代,美国经济能在多大程度上对抗周期律,还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