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风光何洪臣:用科技开辟新能源产业好风光

邵好上海证券报

  4月13日,来自山东济宁的新风光携碳中和概念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里少见的新能源板块新锐。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过去十几年,我们只做一件事情,在大功率电力电子节能控制领域苦练内功。如今,新能源产业大发展给了我们施展实力的空间。”谈起新风光的发展历程,董事长何洪臣感慨万千,“我们很努力,也很幸运!”

  作为国内新能源装备领域的中流砥柱,新风光旗下高压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高压变频器、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三大板块近几年均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在产业中的竞争地位不断提升,并成为科创板的一员。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然对新能源产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产业空间远超预期。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我们准备好了,尤其是此次登陆资本市场,势必能令公司如虎添翼、再创辉煌。”何洪臣说。

  厚积薄发,赶上新能源大风口

  “2004年成立后,我们始终坚持以大功率电力电子节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平台,构筑电气控制装备产品体系,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先进的生产工艺及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取得了快速发展。”何洪臣介绍,专注是新风光成功的法宝,盯住一个细分领域做深做透,才能在行业中立足。

  资料显示,新风光主要的产品包括高压SVG、各类高中低压变频器、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特种电源等,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发电、轨道交通、冶金、电力、矿业、化工领域。

  什么是高压SVG?这些专业术语意味着什么?

  何洪臣介绍,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光伏、风能发电的波动更大,为了将其与电网匹配,需要有设备对电能质量进行治理。其中,无功补偿技术因响应快、精度高、效率高等优势,成为配合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趋势。

  “高压SVG相当于对电能进行优化,过去主要是传统能源,对电能优化的要求不高,现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对电能优化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大。”何洪臣说。

  市场需求已在显现。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高压SVG行业调查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19年国内高压SVG行业市场规模为41亿元,相比2018年的35.5亿元,增长了15.49%。2011年至2019年国内高压SVG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32.45%,行业整体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可再生能源将从原来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变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日前表示,在“十三五”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年均装机规模将有大幅度提升,到“十四五”末,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达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将超过50%。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行业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上述研究报告提出,SVG在无功补偿市场的份额将不断增加,未来高压SVG市场有着良好的前景,预计到2026年中国高压SVG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49亿元。

  多次混改,登陆科创板添新动能

  “除了技术、业务方面的专注,新风光能顺利成长还与很早启动并完成混改有很大关系。”何洪臣直言,“新风光公司从无名小辈成长为行业翘楚,得益于‘混改’红利持续释放和团队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2011年是新风光发展的分水岭。这一年,兖矿集团以增资扩股方式投资控股新风光(现由兖矿东华直接持股)。依托兖矿集团的品牌效应和强力支持,新风光构建起稳健的企业资金链,步入发展快车道。

  新风光前身是“国营山东汶上无线电厂”,成立于1970年,至今历经3次改制。从国营山东汶上无线电厂,到山东风光电子有限公司,再到新风光,企业身份多次变化,在曲折中发展前进。

  “作为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企业,兖矿带给新风光公司很多无形的资源。”何洪臣坦言,“一是管理上的进一步规范;二是背靠兖矿这棵大树,我们和国企、央企这样的大客户谈合作,以及‘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底气更足。”

  混改后,兖矿集团作为国有控股集团,以符合市场竞争的需要为目标,将该放给企业的权力放给新风光,从源头上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畅”问题。新风光抓住混改契机,制定一揽子规范法律文件、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公司管理程序更加规范,公司治理能力全面跃升,对外合作、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等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业务方面,新风光也依托股东优势,在冶金等行业发力,将高压SVG产品推入越来越多的新建冶金企业、轧钢企业中,市场规模逐年提升。

  “上市是新风光的新起点,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乘势而上,在新能源装备领域再创佳绩,为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何洪臣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