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零售、机构业务齐发力 华泰证券资管权益投资全线提升

林倩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林倩)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泰证券资管)权益投资部负责人魏昊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权益投资价值提升背景下,华泰证券资管权益业务借势发力,尤其在机构业务和公募业务发展助推下,后续仍会有较大增长空间。

  零售和机构业务齐发力

  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前身为华泰证券资产管理总部,自1999年起开展客户资产管理业务,201410月经证监会批准设立,是华泰证券全资资产管理子公司。20167月,华泰证券资管获得公募牌照。

  相比一般的公私募机构,券商资管发展权益业务相对优势较为明显。以华泰证券资管为例,一方面,母公司华泰证券拥有强大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及丰富的客户基础,华泰证券资管在较多业务上都能发挥协同效应,发挥全业务链优势,包括母公司在研究、股权投资、FICC等领域积累的专业优势和行业资源,都有助于资管权益团队对宏观经济和投资标的做出更加清晰和深刻的判断。

  另一方面,券商资管有着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整体营收等财务指标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支撑对权益业务的持续稳定投入。因此,华泰证券资管对权益业务的发展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维度的战略规划和投入,为投研团队执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提供了平台保障,这对于为客户创造优异的投资回报是非常重要的。魏昊一步解称。

  根据2020年中报,华泰证券资管上半年以12.99亿元营业收入排名上市券商14家资管子公司第一,以6.46亿元的净利润同样拔得头

  过去,华泰证券资管的权益业务主要侧重面向个人客户,近两三年,资管权益业务团队积极践行华泰证券财富管理和机构业务“双轮驱动”战略部署,权益业务中机构业务占比迅速提升,银行委外和机构专户等产品线有大幅度的拓展。魏昊指出,近两年市场利率走低,以及资管新规的严格推进,市场上固收类投资的品种和收益水平均出现下降,随着权益市场回暖,银行和保险等机构资金普遍增加权益配置,这给了华泰证券资管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传统的二级主动管理策略之外,今年公司还推出了定增产品线,获得不少机构客户的青睐。为了支持机构业务发展,华泰证券资管今年成立了一个针对大型金融机构客户的专门服务团队,投资团队也同步加强了机构专户的投研人员配置。

  在传统的零售业务方面,华泰证券资管权益团队在积极执行资管新规整改的同时,快速进行新旧产品线的更替,从今年开始,权益团队发力权益类公募基金,已经成功发行华泰紫金泰盈基金和华泰紫金科技创新三年封闭运作基金。未来,也将积极围绕全业务链优势,依托华泰证券基金投顾资质优势及研究优势,在权益收益曲线基础上,打造精品化权益基金。

  对于高净值个人客户,魏昊表示,公司设计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资管小集合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包括科技创新主题、量化对冲和新股申购等策略。今年,权益团队进一步精细化主动管理能力,在新股定价上加大研究,团队新股入围率近两个月均超过90%,而同期市场平均打新入围率不超过80%

  A股配置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华泰证券资管认为,A股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提升。疫情发生之后全球开始新一轮货币宽松,而中国是全球率先从疫情中恢复的主要经济体,再加上目前人民币处于升值周期且中美利差明显,中国资产会持续受到全球资金的青睐。目前A股估值合理,由于债市进入震荡期,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国内已经出现居民财富向股市转移的迹象。这一趋势仍将延续,并将推动A股价值中枢上移。

  短期来看,A股仍以结构性行情为主。虽然整体估值合理,但分化加剧,现阶段市场全面走强的条件仍不具备。随着下半年宏观经济和社融持续改善,短期低估值周期板块或有估值修复机会,但中长期来看,医药、消费、科技、新能源仍是主要投资方向。

  针对目前部分行业中龙头公司的估值,华泰紫金泰盈基金经理俞天甲向记者表示,美国市场的部分科技股公司从来没有特别便宜,国内的一些公司也从来没有便宜过,这都很正常。在目前的低利率环境中,与各类资产做比较,市场上消费、科技、医药龙头公司的价值还是相对比较突出的,同时,站在行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有些行业的生命周期本身就较长,虽然估值相对历史水平较高,但仍具有投资价值。

  俞天甲进一步指出,他长期看好消费行业,这也是非常优秀的投资赛道,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消费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会越来越强,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如此,所以消费升级这个事情会一如既往发展,有些东西就会越来越贵,销量会越来越大。量价齐升,那么这家企业的收入和利润都会增长得非常好,就容易形成牛股,这也是消费龙头的最典型状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