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嘉兴南湖“基金小镇”将重树基金业发展新典范

联合电讯

  8月29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在北京举行房地产基金推介会。来自北京地产基金投资行业的业界精英们、专家学者齐聚北京金融街,共同了解嘉兴市南湖区的优惠政策并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和未来。本次推介会由嘉兴市南湖区主办、嘉兴市南湖区金融办和南湖新区(金融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协办、嘉兴市南湖金融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和全国房地产联盟承办。

  出席会议的除了举办方相关负责人,还邀请了香港致富证券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兼任香港致富集团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生导师肇越先生;全国房地产联盟秘书长闫宗成先生。推介会解读了南湖区的优惠政策、享受税收优惠的前提条件及定制化的服务内容,肇越先生做了题为“中长期中国房地产是否会崩盘、中国金融和经济是否会有大的危机”的演讲。

  据了解,2010年底嘉兴市南湖区被列入首批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区)试点,考虑到区域科技型企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急需金融支撑和股权类投资,以及近几年国内股权投资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南湖区决定将要素需求较少、产出效应明显的股权投资业作为推进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主导产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南湖区决定把能够长期吸引股权投资基金持续注册新基金、持续引入新资金的“基金小镇”开发模式,作为推进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试点突破的最佳选择。

  此后,南湖区规划2.04平方公里,打造“基金小镇”,作为金融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开发建设。力争在5年内,引进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及其相关机构130家以上,基金实际管理规模1000亿元以上,金融资产超过3000亿元,将核心区打造成为在中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基金小镇”。

  何为“基金小镇”?即基金人可以在此拥有定制化、花园式、低密度的办公条件,精英化、高标准的教育、商业、酒店会所设施,还将获得基金注册落户、办公运营、生活休憩、交流研讨、行业培训等方面全过程、多领域、高效率的服务支持。这里将成为基金及其关联产业的高管、管理团队长期乐居、乐业、乐活的“乐土”。

  具体说来,“基金小镇”将以超前的交通理念、超前的办公理念、超前的教育理念、超前的生活理念,实现办公生活零距离,重塑国内基金业发展新典范。嘉兴乘高铁去上海仅要20多分钟,这里距高铁站、高速公路出口均在2公里内,今后“小镇”还将开通与高铁对接的巴士,镇内完备的电瓶车系统将成为便捷又环保的代步工具,整个过程实现交通的无缝对接。而低密度的花园式独栋办公、别墅式办公、健康办公、绿色办公的方式则完全不同于在一般写字楼里的办公体验。

  也许你会担心小城市的生活配套以及医疗、教育等环境与大城市不能比。其实,“基金小镇”已经做了整体的规划,比如生活配套上,有高端舒适的居住场所、休闲度假场所、教育机构、医疗服务机构、便利的购物场所、会所、酒店、健身运动场等,完善的配套设施打造更为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还比如教育配套,小镇将建一贯制纯美式私校,采取小班授课,考虑中国学生特点,课程加入中国特色文化教育及薄弱学科,校内硬件、软件设施均参照国际高端学校建设,毕业后为赴美留学提供一条龙服务;还将建公立学校,引进国内名校进行合办,提供不低于一线城市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为不同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教育模式。

  与超前的理念相对应的却是慢一步的环境。地处江南水乡,“基金小镇”将依托得天独厚的水乡条件,围绕中央湖心景观片区,打造岛域办公、水岸办公和森林办公三类高端办公模式,在办公楼外围,将营造低密度、亲近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实现在湖边办公、在花园里办公、在森林里办公的理想。金融和文化精英还可以在临水高端餐厅用餐,悠然在水岸咖啡馆高谈阔论,在高端会所谋划财富增值事宜……此外,文化沙龙馆、私人收藏馆等极具艺术气息的场馆将不止是基金人的乐土,还将吸引文化人慕名前来,这里也将成为精神领域的“乌托邦”。

  就了解,经过两年多努力,南湖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编制了《嘉兴市南湖区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确定了框架、区块功能和区块布局,出台了《关于促进南湖区股权投资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工商局特别制定了《关于支持嘉兴市南湖区金融创新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对南湖区的股权投资产业在出资门槛、智力成果投资、投资类合伙设立程序等八个方面给予“特区”式的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已引进股权投资管理公司41家,注册资金5亿元;股权投资合伙企业167家,认缴资金173亿元。

  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南湖区在北京举行此次推介会,期待与有限合伙人、风险投资家、机构投资者和投资银行家一道,加强重点领域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内谋划促进南湖经济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共赢发展。南湖新区党工委书记兼金融创新示范区管委会主任章建军表示,南湖区期待与金融界精英在金融服务业特别是股权投资产业方面,在提升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以及在打造区域特色金融高地方面加强合作。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