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航空“硬科技”的盛宴 企业“新腾飞”的舞台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11月8日上午,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航空基地管委会、陕西省航空学会等单位承办的2017全球硬科技大会中国航空高科技创新论坛在西安航空基地举办。论坛以“共享科技成果·创新航空发展”为主题,旨在展现航空产业最新研究成果,促进航空高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为航空高科技创新提供源泉和动力。来自国内的300余名航空科技和军民融合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中国航空城,围绕航空制造、航空发动机、航空新材料、大飞机产业等领域的高新技术创新成果和航空军民融合发展方向开展深层次的交流与探讨。

  航空产业作为西安硬科技“八路军”的主要板块,以西安航空基地为平台,构筑了一个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鉴定、产品支援、综合保障及教学培训为一体的特色化航空产业集群。自成立以来,西安航空基地以航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紧扣航空产业“补链、扩链、强链、延链”主题,重点发展民用飞机整机制造、航空专用装备制造、航空零部件配套、航空新材料、通用航空等产业领域。截止目前,航空基地累计入区企业近1000家,业务范围涵盖整机制造、航空材料、航空电子、航空维修、航空零部件加工、飞行培训、航空旅游博览等各个领域。

  本次会议邀请众多媒体,走进航空基地,开启了一场航空“硬科技”的盛宴。

  第一站:在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感受全机结构强度试验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航空工业唯一的飞机强度研究、鉴定与验证中心,具有代表国家对新研制飞机强度进行验证、并给出鉴定结论的职能,据了解,我国新研、改型的几乎所有飞机,都要在这里进行地面结构强度试验,只有地面试验考核通过才能翱翔蓝天,是飞机研制设计、制造、试验、试飞4×100接力赛中的“第三棒”,具有不或缺的地位。强度所长期致力于强度理论的探索、强度技术的创造、强度工具的提供和强度设计的验证,在强度研究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

  在试验厂房,记者们参观了正在进行的MA600飞机全机疲劳试验现场,MA600飞机铮铮铁骨被“五花大绑”,正在接受模拟飞行中受到的疲劳载荷的考验,伴随着厂房仪器设备的运转声音,一个个起落被循环往复的模拟出来,仔细观察可以看到机翼翼尖轻微的颤动,工程师告诉我们这是正常的现象,似乎这不是一架试验机,而是一架正在蓝天自由翱翔的飞机。

  在试验厂房,记者们还观看了强度所的宣传视频和工作人员关于强度所近年来科技创新和军民融合情况介绍,近年来,强度所持续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支持创新,通过新设立的新材料创新中心、新结构创新中心、新型号创新中心,培养孕育创新,形成了一大批国家级、国防级、省部级科技成果。

  同时,强度所还紧锣密鼓积极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部署,运用在航空结构强度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沉淀,拓展航天、兵器等其他国防军工市场,拓展轨道交通、汽车、风电等民用工业市场,拓展通用航空市场;以军融军,进军大防务,以军融民,支持大工业,以航融航,服务大航空,军民融合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强度所作为阎良航空工业体系的代表之一,不仅在科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还在发展新方向,培育新技术等创新方面拥有较强的超前意识,积极践行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第二站:在三沃公司参观航空新材料研发地

  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挠性覆铜板(FCCL)、丙烯酸酯胶粘剂、环氧胶粘剂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项目总投资4.5亿元,目前已建成六条胶粘剂生产线,三条挠性覆铜板生产线。

  公司产品符合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技术应用产业材料板块发展的重要组成,是国防科工局批复的重点军转民项目。

  记者们在公司总经理薛晓春的带领下,来到了高性能挠性覆铜板生产线所处的厂房,参观了成果展示区,认真聆听了关于材料成果的建议,直观的感受到航空科技的无限魅力。

  第三站:在西飞民机交流新舟系列飞机新动向

  进入公司区域内,扑面而来的科技感让记者们耳目一新。在会议室内,记者们观看了公司及新舟系列飞机的相关视频。观看结束后,副总工程师韩小军等为大家全面详细的介绍了公司的具体情况,我国民用飞机科技领域的发展情况及我国民用飞机市场的现状。在交流中,大家了解到,新舟系列飞机作为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代表产品,不仅推动了我国民用飞机技术的进步,更出口世界各国,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改善民生,拓展了市场。

  其实,西安作为我国航空产业重要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此行所看到的几家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切实感受到了航空城的“硬”品质。航空城带给每个人的感动还在不断发酵,在创业创新的战略驱动下,中国航空城必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航空报国使命,不断增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将西安打造为名副其实的“硬科技之都”而奋力向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