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海国资改革再进一步 上海外服拟借壳强生控股

证券时报

  继去年10月兰生股份(600826)宣布重组后,上海国资重组进程再进一步。

  5月13日晚间,停牌半个月的强生控股(600662)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该方案由上市公司股份无偿划转、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募集配资四部分组成,其中前三部分互为条件、同步实施,募集配套资金以前三部分的实施为前提条件。

  具体来看,久事集团拟将持有的强生控股40%股份无偿划转至东浩实业;强生控股拟以全部资产及负债与东浩实业持有的上海外服100%股权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强生控股拟向东浩实业发行股份购买差额部分;公司拟向东浩实业非公开发行股票3.16亿股,募资不超过9.73亿元,拟用于标的资产投资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

  虽然本次交易标的资产评估工作尚未完成,但交易预计构成重组上市(俗称借壳),强生控股股票将于5月14日复牌。

  东浩兰生集团

  将获控制权

  本次拟置入资产上海外服的实力几何?预案显示,上海外服成立于1984年8月,是上海市第一家市场化涉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排名领先。公司聚焦“人事管理、薪酬福利、招聘及灵活用工和业务外包”四项核心主营业务。

  截至目前,上海外服在国内市场拥有163个直属分支机构和覆盖全国的450个服务网点,在亚太和欧洲已经拥有15个国家和地区服务网络。公司下属区域投资公司共26家,其中约70%在当地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排名前三;目前公司服务的客户企业数近5万家,其中约70%为外资企业。

  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上海外服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04.08亿元、1493.86亿元;同期实现净利润4.67亿元、5.01亿元。方案还提示,若根据“新收入准则”要求,经过重新编报后上海外服最近三年每年的营业收入预计范围为200亿-240亿元,最终营业收入数据以审计报告为准。

  预案显示,本次交易前,强生控股是一家以交通运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主要经营业务包括出租汽车运营、汽车租赁、汽车服务、旅游服务、房地产等。鉴于近年来公司出租汽车板块经营业绩逐年下滑等影响,公司经营状况存在不确定性。

  据称,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并将借助资本市场充实资本实力,加快业务转型升级。

  目前,东浩实业持有上海外服100%股权,为上海外服的控股股东;东浩兰生集团持有东浩实业100%股权,为上海外服的实际控制人。东浩兰生集团由上海市国资委100%持股。若交易完成,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由久事集团变更为东浩实业,东浩兰生集团将获得公司控制权。

  响应上海国资改革

  方案披露,东浩兰生集团是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上海外服作为集团核心业务资产,实施资产证券化是响应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最新要求的重要举措。而本次资产重组亦为东浩兰生集团推进核心业务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有利于推进公司人力资源服务板块业务的战略性发展,提升公司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东浩兰生集团于2013年12月完成合并重组工作,为上海东浩集团和上海兰生集团联合重组的大型现代服务业国有骨干企业集团。重组后的东浩兰生集团重点聚焦人力资源、会展赛事和国际贸易三大核心领域;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749.23亿元,实现净利润12.38亿元;此前,兰生股份为集团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这已非东浩兰生集团首次启动资产证券化。就在2019年10月,兰生股份曾发布一份重组方案,拟以兰生轻工51%股权与实控人东浩兰生集团持有的会展集团10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差额部分以向东浩兰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补足。

  今年3月,该重组方案获得上海市国资委批复。目前,重组申请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受理。5月9日兰生股份收到《证监会行政许可项目审查一次反馈意见通知书》。

  就在兰生股份收到反馈意见4天后,强生控股与上海外服的重组方案也出炉了。

  展望未来,上海外服也给出了长期发展愿景,规划在2035年成为世界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巩固发展现有核心主业人事管理服务的基础上,着力加快创新转型发展薪酬福利服务、招聘与灵活用工服务、业务外包服务三大核心主业,进一步实现转型升级。在公司内生业务增长的基础上,公司还将积极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收购行业内优质企业,加速境内外行业资源的整合。

  据介绍,基于上海外服内生业务增长及并购业务收入增长的需求,上海外服亟需通过借助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充实公司资本实力和行业整合竞争力,丰富公司收购兼并行业内资源的支付手段,提升公司整合行业资源的能力。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2020年3月,上海外服参股新加坡TG公司,建立了6个国家和地区自有分支机构,成为国内本土率先布局亚太地区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