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顺丰控股 “护城河”进一步加深

崔小粟 金一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顺丰控股近日发布的经营简报显示,6月份公司营业收入和业务量创新高,当月业务量达6.89亿件,同比增长84.22%;实现营业收入128.86亿元,同比增长41.25%。同时,顺丰投资的鄂州机场近期与华为达成合作打造智慧货运机场。该机场有望于2021年投入使用,顺丰“自营+航空”的护城河将得到进一步加深。

  业务量创新高

  简报显示,今年6月公司速运物流及供应链收入合计128.86亿元,同比增长41.25%。其中,速运物流业务营业收入为123.25亿元,同比增长42.01%;业务量达6.89亿件,同比增长84.22%;单票收入为17.89元,同比下降22.92%。供应链业务营业收入为5.61亿元,同比增长26.35%。公司称,主要受益于时效产品、特惠专配产品及其他新业务的较高增速。

  顺丰控股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不断革新快递产品的业务模式,着重于快递产品的分层运营。公司快递产品主要分为两类,包括时效件和经济件。时效件在于快,公司通过航空运输或高频次的陆运保证时效,全程平均运输时间控制在25小时左右;经济件主打实惠,适用于不着急的件,主要通过陆运运输。同时,对时效件和经济件按照运输时间、运输工具进行更进一步区分,尽可能全方位覆盖用户差异化需求。”

  国信证券认为,今年以来货运需求激增,为时效快递业务量增长带来机遇。同时,电商的快速发展为特惠专配产品打开市场空间。顺丰于2019年开发出单票价格58元的特惠专配电商快递产品,将目标市场拓宽至中高端电商,中期有望实现日均2500万件以上的规模。

  加深“护城河”

  7月14日,鄂州机场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IT基础设施建设、5G技术等新技术在机场的应用和实践。据悉,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于2017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为50亿元,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深圳市农银空港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鄂州机场项目建设以及后期运营。

  鄂州机场是湖北省与顺丰速运共同建设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根据规划,该项目包括机场工程、转运中心及顺丰航空公司基地工程和供油工程等。项目初步用地规模12平方公里,近期投资概算320.63亿元。预计到2025年,实现年货邮吞吐量245万吨、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成为全球前十的货运机场;到2045年,实现年货邮吞吐量765万吨、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成为全球第一大货运机场。

  顺丰控股战略投资分析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顺丰正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围绕物流主业展开多领域业务布局。公司投资的鄂州机场预计于今年建设完工,预计2021年年底正式启用。投资鄂州机场旨在为公司争取更多航线及主动权,加密航运网络,加深公司在快递运输行业的“护城河”。

  近年来,快递行业对航空枢纽的争夺日趋激烈。2018年6月,菜鸟网络和圆通全资子公司、中国航空(集团)全资子公司宣布共同投资95亿元,在香港国际机场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物流枢纽;2018年7月,圆通与浙江省嘉兴市政府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在嘉兴机场建设全球航空物流枢纽;2018年12月,京东物流与南通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建航空货运枢纽。

  快递运输业人士表示,枢纽经济未来是一个超过10亿的增长体,将吸引很多产业和资本进行投入。不过,枢纽建设短期较难见效,至少需要3到5年才能实现目标。

  行业景气度提升

  国家邮政局近期发布的快递行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38.8亿件,同比增长22.1%;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823.8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56.2亿件,同比增长10.6%;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275亿件,同比增长24.7%;国际/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7.6亿件,同比增长20.9%。6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74.7亿件,同比增长36.8%;业务收入完成797亿元,同比增长23.9%。

  国家邮政局表示,在邮政快递业快速复工复产、我国消费市场加速向线上转移、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等下沉市场增量较快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自3月份业务量数据恢复正增长以来,邮政快递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市场重回高位运行区间。上半年,快递业务量平均增速达22.5%,接近去年平均水平,日均快件处理量近1.9亿件。其中,二季度日均快件处理量高达2.4亿件,与去年同期最高日处理量基本持平。

  专家指出,快递行业阶段性价格低点已经过去,下半年旺季是企业保业绩、稳增长的窗口期。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