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维稳股价 多家公司推增持回购计划

董添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继续实施增持计划、提前终止减持计划、发布回购预案……近期随着市场震荡回调,上市公司为了维稳股价,增强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10月15日晚,北京科锐发布控股股东减持期限届满未减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于3月25日披露了《关于控股股东拟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科锐北方拟计划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减持其持有的不超过986.13万股公司无限售流通股股份,即不超过减持计划披露时公司总股本的2%。截至本公告披露日,科锐北方本次减持计划期限已届满,未通过任何方式减持公司股份。

  不少上市公司减持期届满前虽然实施了减持计划,但减持比例比之前公布的减持计划低。以华铁股份为例,公司10月15日晚间发布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减持计划期限届满的公告。截至公告披露日,鸿锋实业及一致行动人鸿众投资本次股份减持计划期限已届满,其于减持计划实施期间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共减持公司股份63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99%。此前,公司于3月24日披露了《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减持计划的预披露公告》,鸿锋实业及其一致行动人鸿众投资计划减持公司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9574.07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部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提前终止了减持计划。以天晟新材为例,公司日前公告,于9月30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孙剑的《关于股份减持计划实施完毕的告知函》,孙剑决定提前终止本次减持计划,剩余未减持股份在本次减持计划期限内不再减持。截至本公告日,孙剑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减持公司股票共计74.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3%,本次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实施增持计划

  近期,随着股价震荡回调,不少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借机实施了前期增持计划。

  上海九百公告显示,公司于10月12日接到控股股东九百集团书面通知,其于9月9日至10月12日期间,通过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设立的《国泰君安证券资管-上海九百(集团)有限公司-国君资管2747单一资产管理计划》,累计增持了公司股票43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9%。

  部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计划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未顺利实施,但也发布了延期增持的公告,承诺继续进行增持。

  以顺利办为例,公司日前公告,2019年4月14日,公司收到董事长彭聪《股份增持告知函》,彭聪及其关联方基于公司长期投资价值提出了股份增持计划,并以参与定增方式履行增持承诺。此后公司发生股东纷争,现虽已逐渐平息,但在此期间对公司相关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公司非公开发行事项停滞、彭聪及其关联方融资计划受阻,增持计划难以按照原定计划继续推进。

  顺利办指出,鉴于以上各项因素影响,为了继续履行股份增持计划,彭聪及其关联方将股份增持计划的期限延长3个月,即延长至2021年1月12日,以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完成上述股份增持承诺。现对原股份增持计划的增持期限进行延期调整,其他内容保持不变。

  回购数量较多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涉及回购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既有回购预案,也有回购实施。

  回购预案方面,近期发布回购预案的上市公司不乏“明星”白马股。以格力电器为例,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的种类为公司发行的A股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30亿元(含)且不超过60亿元(含);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70元/股。按本次回购资金最高60亿元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约为8571.43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1.42%;按本次回购资金最低30亿元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约为4285.71万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71%。回购期限自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本次回购方案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

  针对回购目的和用途,多数上市公司称,回购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高度认可。

  以梅花生物为例,公司公告显示,10月11日,公司董事长王爱军向董事会提交《关于建议回购公司股份的函》,建议公司回购股份用于减少注册资本、后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以维护公司价值,保障股东权益。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2亿元(含),不高于4亿元(含)。

  中国证券报记者观察到,近期实施回购的数量也较多。不少上市公司在发布回购预案后,随即进行了首次回购。

  以龙泉股份为例,公司10月13日晚公告,公司首次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141.54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25%,最高成交价为4.9元/股,最低成交价为4.81元/股,成交总金额为685.94万元(不含交易费用)。本次回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既定的回购方案。而10月10日,公司刚披露了《回购股份报告书》。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