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高铁建设驶入国际+国内高速发展双车道

王威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据悉,近日中欧铁路大通道苏州至华沙集装箱班列已成功试运行4列,并将于今年逐步实现该班列的常态化开行。此外,泛亚高铁也将于六月动工建设,而另外两条跨国高铁中亚高铁和中俄加美高铁也都在筹备当中。再加上今年我国国内铁路投资持续加码,以及近期备受关注的“高铁外交”,高铁概念股有望借诸多持续利好刺激迎来结构性投资机会,投资者可从运输、基建、设备三大角度把握。

  “走出去”进程加快

  2009年,中国正式提出了高铁“走出去”战略,并于次年正式开始运作。其中,中方参与筹建的欧亚高铁、中亚高铁和泛亚高铁正是这一战略的三个方向,而近日又有消息称,中国正在考虑建设中俄加美高铁。

  从线路设计上看,欧亚高铁是由伦敦出发,经巴黎、柏林、华沙、基辅,过莫斯科后分成两支,一支入哈萨克斯坦,另一支遥指远东的哈巴罗夫斯克,终点为中国境内的满洲里;中亚高铁的起点为乌鲁木齐,经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家,最终到达德国;泛亚高铁则是从昆明出发,依次经由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最终抵达新加坡;而中俄加美高铁设计路线为从我国的东北出发,经西伯利亚到达白令海峡,并以隧道的方式穿越太平洋,在抵达阿拉斯加后再经由加拿大最终到达美国。

  目前,欧亚高铁线路中的苏州至华沙集装箱班列已成功试运行4列,并将于今年逐步实现该班列的常态化开行,泛亚高铁也将于6月正式动工。在欧亚高铁的余下部分及中亚高铁正处于谈判推进阶段的同时,中俄加美高铁也进入了规划和商讨阶段。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这些跨国高铁的建设中,将由中方出资金、技术和设备,建成后会由途经国家来参与运营。在此过程中,中方将与相关国家洽谈,用高铁来置换当地资源,如中亚和欧洲的油、气资源,缅甸的钾矿等,由此建立一个长效合作机制,以保障我国资源的使用。

  在四大线路建设陆续推进的同时,“高铁外交”也不断在加速高铁“走出去”的战略进程。继去年访泰期间的推介后,近日高铁在总理在访问非洲期间也得到了积极地推介。随着本次提出我国在非洲设立高铁研发中心的推进落实,中国将进一步参与非洲铁路建设,这也将为我国高铁的发展再添新的动力。

  国内建设再提速

  在高铁积极实践“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国内铁路建设投资也在持续加码,未来高铁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同样不容小觑。

  据报道,近期中国铁路总公司在电话会议中提出,今年全年铁路投资总额将增至8000亿元以上,而在今年年初的工作会议上,中铁总公司安排2014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仅为630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由 48 项增至 64 项,新线投产里程要确保达到7000公里以上,车辆设备购置金额增至1430亿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上调已经是铁路总公司在不到4个月时间里的第三次调增。国泰君安也表示,今年将成为仅次于2010年的历史上铁路基建的第二大投资年。

  分析人士指出,原铁道部印发的《铁路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曾提出,铁路营业里程目标为12万公里,而2013年末该数据仅为10.3万公里,即使2014年新增营业里程达到7000公里以上,2015年的建设任务也将非常繁重。因此铁路建设未来预计仍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招商证券也在研报中指出,2014至2016年我国开行动车组高铁里程预计分别为4694、4169和2102公里,即今明两年将迎来竣工高峰,2013年铁道部共计招标473组动车组,去年南北车共交付了228组,按照目前的线路竣工情况,预计今年仍将进行动车组招标。

  在国家加大投资,铁路领域发展将提速的同时,民资参与铁路领域的进程也在加快。于4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曾强调,将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让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进入一些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过去以政府资金和国企投资为主导的领域。这就意味着高铁时代的区域一体化设施的建设未来将形成民资全面参与的全新格局。

  此外,高铁建设进程的加快也将与国家的新型城镇化政策形成呼应之势。银河证券表示,高铁直接改变了北上广三大城市圈的直接辐射范围,预计在高铁完善之后,全国93%的人口将能够在一天之内通过陆地交通到达三大城市圈,三大城市圈的商务、科技、文化集聚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这也将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三主线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

  在国际、国内双重利好与需求的提振下,预计高铁概念股有望借诸多持续利好刺激迎来结构性投资机会。投资主题上,建议投资者关注高铁概念下的三大类企业的投资机会。

  首先是铁路运输类企业。其中,客运公司,如广深铁路;货运类公司,如大秦铁路及物流企业,如铁龙物流都有望借由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加快向社会资本放开部分铁路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过程中迎来发展机遇。

  其次是铁路基建类企业,如中国铁建、中国中铁和中铁二局等。

  最后是设备类企业,包括,中国南车、中国北车、晋西车轴、晋亿实业、永贵电器和高盟新材等。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