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海银行董事长范一飞: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四大挑战

高改芳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上海银行董事长范一飞在“2012上海银行家峰会”上表示,利率市场化是国内金融业深化改革的重要步骤,市场化改革是必然趋势。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形势下,利率市场化应该循序渐进,配套措施应该加强出台,商业银行在经历了近几年的快速扩张后,此时加速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盈利带来的减少效应形成叠加,使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受到较大压力。这是对银行业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其次,利率市场化的配套改革应该加以推进。首先是存款制度。从一般经营来看,从保护存款人的角度出发,必须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
    再次,要建立完善的利率体系以及传导机制。利率市场化的本质,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利率水平的变化,首先要确定统一完善的利率,国债利率、央票利率都需要研究。目前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市场(Shibor)的交易基础仍然较为薄弱,应用范围还需要拓展,与其他利率市场的关联度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现有利率传导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同时还应该加快金融创新,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单一,资产50%以上是贷款,负债中70-80%是存款,在金融创新不足,以及资产证券化没有全面推开的情况下,利率的放开必然导致商业银行之间局限于价格竞争,特别是中小银行更有价格竞争的冲动。
    最后要进一步加快银行的战略转型。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需要战略引导、市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自主性定价,这需要对银行内部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对经营方针进行调整,对市场进行跟踪分析,对于长期在管制利率下开展经营活动的商业银行来说,这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在利率管理方面,由于利率管理的机制长期以来比较欠缺,内部的管理体制也没有完全理顺,如何明确相关职能部门利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对资产负债表进行统筹和分析,涉及到期限、品种、授权等等,都需要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受到资本、人力、网点等制约,中小银行无法与大型银行开展正面竞争,定价基本不具优势,而且利率市场化要求的中间业务收入转型等,中小银行的条件相对比较差,战略转型需要更艰苦的探索。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