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高通盛融实现集团升级 战略投资覆盖多个领域

陈莹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日,经国家工商总局审核批准,高通盛融(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功升级变更为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新登记的企业集团名称为“高通盛融财富投资集团”(简称:高通盛融财富集团)。目前,集团旗下分公司涉及养老地产、征信服务、健康科技、旅游投资、商贸以及投资管理六大领域。高通盛融为了优化企业发展平台,拓宽经营范围,转变管理模式,扩大业务规模,去年将注册资金增至10亿元。

  相应“一带一路”战略

  自成立以来,高通盛融始终致力于支持并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项目,将利国利民作为企业运营标准。高通盛融紧随政策指导,将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产业、养老医疗健康产业、新城镇开发、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日益推进,高通盛融及时响应,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签订了轻轨修建以及道路拓宽项目合作协议,以此带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激发区域经济活力。高通盛融极具前瞻的投资策略,在行业内也颇具口碑。就在不久之前,高通盛融快速布局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盛邀来自匈牙利、韩国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专家团队,前来合作洽谈,旨在将世界先进技术和创新科技,运用到国内汽车生产制造中,为国民创造绿色出行,开启健康生活。

  除了坚持“价值投资和行业优化”的投资策略,在运营模式上,高通盛融也率先引入国家倡导的PPP模式,使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这也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鼓励的。此模式的应用,使高通盛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满足了社会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诉求。

  战略升级

  变更之前,作为一家投资基金管理企业,高通盛融就已经在多个领域颇有建树,随着企业综合实力的逐渐增强,发展规划的持续完善,高通盛融实现集团化管理的趋势日益显现。如今,集团的变更,战略的升级,致使高通盛融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汇聚各方资源,释放更多更大正能量。无论是国家一直以来都积极推进的文化旅游、健康医疗、投资管理等热门产业,还是国内发展尚未成熟的养老地产、征信服务行业,高通盛融都在进行积极探索,迎合市场需求,领跑行业前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监管的不断完善,健康科技将会不断走入人们的生活。高通盛融精准把握行业趋势,志在为促进人类健康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并且相信未来健康科技将会无处不在,而且还将改变现有的医疗体系。

  除了对身体健康方面的关注,越来越多人已经开始了对精神享受的追求。于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进入了加速发展时代,人类对文化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2009年9月,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确定了10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文化旅游业就是其中之一。高通盛融遵照指导意见,打造知识密集、信息密集、技术密集的文化产业领域,将各种先进的高科技与文化艺术资源整合成高新文化产业形态,深度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提升品位,拓宽市场。

  高通盛融的战略布局,始终以中国国情为参照。近年来我国对养老事业愈加重视,相继出台老龄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于2013年9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定位及最终目标。随着中国快速步入老龄社会,老龄人口日益增加,由此带来的养老设施需求规模巨大、增长迅速,而对应的养老设施供应却严重不足,养老地产作为养老设施的主要部分非常稀缺。高通盛融紧抓机遇,快速响应,进入养老地产的投资、开发、运营领域,努力按照养老事业的行业标准,积极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国民对传统产业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新兴的大数据征信系统也急需突破,而全球征信行业发展道路不一,没有统一范式,国内征信机构也模式单一,缺乏竞争优势。高通盛融认清市场行情,进军征信领域,立志通过兼并重组、技术革新占领市场,以获取市场优势,为征信业的变革注入活力,为中国征信体系建设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同时,高通盛融将依托大数据征信逻辑,在征信领域广泛运用多维数据,争取为行业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达到社会认同的商业效果。

  高通盛融实现集团化管理以后,会继续以国家政策为先导,以国民利益为己任。不断延伸投资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广角度、多渠道的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

  在做好自身的同时,高通盛融也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传递价值的行动中,无论是对中小微企业的帮助扶持,还是合作伙伴的协议签署,无论是同行业的研究探讨,还是国际市场的交易磋商,任何时候,高通盛融都将以国家利益为基础,以推动人民进步为方向,坚定信念,让能量价值顺利传递。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