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5(第四届)国家城市发展市长论坛在京举办

本报记者 倪铭娅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挖掘城市新价值 支持城镇化升级

    本报记者  倪铭娅

  中证网讯   新华社瞭望周刊社主办,国家城市国策委员会、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瞭望智库提供学术支持的“2015(第四届)国家城市发展市长论坛”日前在北京举办。

  新华社副社长于绍良在致辞时强调,各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基本原则,在规划设计时就要有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他表示,主流媒体作为社会信息中枢,在新型城镇化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要做改革的观察者、时代的见证者、历史的记录者,更应成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精神文明建设者以及积极倡导者。

  通过合理选择提升城市价值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介绍,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不能再走先拥堵、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应该要有创新,有科技含量,应该走智慧城市、绿色城市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超前性和科学性。他呼吁城市加大科技投入和多考虑使用新技术,让城市变得更美好。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为摆脱钟摆式交通,必须加强城市功能区建设,甚至可以一个建筑里通过互联网+聚合各种功能,在一个建筑里同时满足工作、休闲、观赏等综合功能,减少交通出行需求。他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却因为缺乏充电桩等问题发展不起来,但电动自行车在很多城市打压的情况下,却迅速发展。电动自行车的排放只有摩托车的八分之一,中国应该支持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应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

  《瞭望》新闻周刊副总编辑王军介绍,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应该向老城市学习,1949年时的北京老城区每平方公里能承载2万多人口,而现在很多城市每平方公里的实际人口承载量才7000多人。老北京城以院落为基础模块,多个院落就是一个坊,多个坊就是一个城市。其后北京经历了“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北京市通州区现在有130万人口,而通州区仅是这130万人口中绝大多数人睡觉的地方,这些人大部分每天要进城,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可喜的是,北京过去十年一直在推多中心的布局,这非常重要,要每个区域都要平衡发展,都要有就业,城市不能只有单一中心。

  金融创新支持城市升级

  对于中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融资难、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介绍,中国目前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而城镇化过程可以消化大量的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但中国的城镇化目前缺乏资金来源,这就需要通过金融手段来衔接。

  李扬介绍,下一步为了推进中国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必须建立完善的支持城镇化的金融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要完善制度体系,让私人资本愿意投入城市基础设施。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相应的准入、税收等政策,让私人资本能够愉快、放心地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

  二是要建立长期的信用制度。中国的金融机构都是短期化的,特别明显的是中国的商业银行,大量进行的是短期投资。而城镇化过程中所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都是长期投资,需要长期的资金,但是能够筹集的都是短期资金,这就出现了期限错配的问题,因此就需要有一种制度安排能把短期资金变成长期资金,这需要建立一些长期信用机构。

  三是政府要想办法提升城市活力,增加财政收入。很多的基础设施是很难有收入,就需要公共资金投入。比如巴黎市的地下管道建设,用的是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也可以考虑发项目债的方式,这一领域去年国家政策开始已经开了口子。大家知道全世界地铁很少有能挣钱的,但香港地铁是挣钱的,香港的地铁刚开始靠发项目债筹资,然后到一定时候债权变成股权,让大家分享地铁的长期收益。这样的经验值得内地学习。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