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刘永好: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实习记者 程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实习记者 程竹) 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介绍,今年打算提6个建议,主要是围绕三农、食品安全、农村农民致富以及保护与弘扬企业家精神,助推民营企业的进步和成长。

  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刘永好认为,中国在农业和食品领域与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未来如何补农业短板,农业食品企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迫切呼唤普惠金融在“三农”领域的践行,为农村经济社会的新陈代谢输血供氧。

  刘永好调研发现,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远不能适应当下:一方面,从持牌金融机构看,三农客户融资难、融资慢、融资可得性差的问题依然突出。另一方面,从非持牌金融机构看,大批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类金融、泛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鱼龙混杂,隐蔽的农村地下金融市场乱象丛生。

  对此,刘永好提出《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希望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具体而言,一是严格机构准入标准,从源头抓起。他建议监管部门抓紧制定准入标准,对主发起人应当有服务农村实体经济的年限要求和规模要求,对管理团队应当涉农金融投资运营经验等。二是加强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鼓励服务农村实体经济。对获得机构准入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对其金融服务的方式、渠道、载体加强监管,切实做好产品备案,严格加强事中实时监管。 三是制定扶持政策,形成正向激励。他建议,扩大惠农金融政策的受益范围,对直接服务于农村地区与农业产业的创新型金融服务企业, 特别是参与到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加大支持力度。

  推进企业转型

  近年来,社会关于实体经济遭遇寒冬的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作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刘永好坦言,近年来实体经济现在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压力,因为前很多年,产品供不应求,造多少卖多少,空间比较大,那个时候大家都觉得很好,现在由于经济调整、产业过剩,利润非常低,其他各项成本很高,实体经济普遍感到压力。他坦言,企业转型难,必须做好脱几层皮的心理和准备。

  “大家都说压力很大,产品过剩,市场没那么好,出口受挫,其实我们开会内部讨论过,不是实体经济不行,而在于自身行不行。” 刘永好说,这时候就考验企业能力是否足够:创新变革的能力行不行?痛下决心变革的决心行不行?能不能年轻充满活力的群体让他们在关键岗位更有活力?能不能在传统产业格局做新的考量?包括制度考量、人才考量等,考虑多了,成功的几率就大一些。“企业转型真正转好,要脱几层皮,今年会比较难,后年也会比较难,但把这几年熬过去,或许后面就好走了,大家要有脱几层皮的心态和准备。”他说。

  谈及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情况,刘永好说,近几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后,新希望集团加快在海外投资发展脚步,并在海外主要投资的项目是农业、食品领域,并陆续在发展中国家建设工厂,推动当地食品农业发展。

  在刘永好看来,民营企业海外未来之路,应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建立办公室和完整的经营体系,把中国的投资和当地的农产、市场和法律相结合起来。刘永好表示,未来计划在海外生产的产品只占到新希望集团整个销售的10%,并通过几年的努力,国内、国外的销售分别为40%和60%。他认为,国际化的布局可以了解海外市场、竞争对手、国际行业发展格局,使民营企业更加有全球化思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