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制造业员工工资十年增长近一倍 高于新兴市场国家

刘向东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记者 刘向东) 中国企业工人工资水平在国际上到底是什么状况?社保支出在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到底有多高?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6月20日,在武汉大学举行的“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简称CEES)报告发布会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系统性地回答。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在介绍调查报告时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堪称全球经济的奇迹,低劳动力成本正是创造这一奇迹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进入2011年以来,低成本劳动力优势丧失的迹象开始明显显现。中国制造业面临着30年来未有之变局。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的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都非常关注中国企业的状况。

  CEES是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中国社会科学院都阳、斯坦福大学李宏彬、香港科技大学Albert Park等四位教授共同发起的,是首个在中国开展的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武汉大学中国数据调查中心是CEES的执行与管理机构。 

  CEES在广东和湖北两个东部和中部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开展了2轮调查。2015年的第一轮调查回收了573家企业4838名员工问卷;2016年的第二轮调查回收了1122家企业,9103名员工的问卷,两轮调查的企业回答率均在80%以上。 

  工人工资增速加快 高于新兴市场国家 

  程虹介绍,1978年,中国劳动力的月工资仅为美国的3%,而且显著低于一些其他的亚洲邻国,如泰国。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劳动力工资开始持续上升,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将近一倍。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劳动力的月工资为635美元,只有美国的20%,已经高于巴西、马来西亚、泰国、墨西哥、越南、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是泰国的145%。

  2014-2015年,广东制造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员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为8.3%,新进员工的工资则增长了14.5%。

  其中,技能型员工中的其他管理人员、技术或设计人员和销售人员工资,分别增长了8.8%、7.3%和11.3%,而非技能型员工中的一线工人仅增长了6.4%。中高层管理者的实际工资增长不明显,仅为2.4%。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工资为5276元/月,较高中学历员工(4168元/月)高27%。中国劳动力市场趋紧的一个结果是高离职率,跟踪调查显示,2014-2015年员工离职率为26%。工资增速的加快,削弱了中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工资和社保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员工工资不断上涨,但工资支出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却相对较低,且仅有小幅上涨,在2013和2014年均为17%,2015年为18%。

  同时,2015年,企业的社保支出占工资成本的比重仅为17%,广东和湖北相近。由于工资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18%,所以社保成本仅为企业总成本的3%左右。程虹说,导致社保成本占工资成本比重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缴纳社保的参考工资水平低于实际工资,员工社保覆盖不全等,有的企业大量采用劳务派遣,有的企业员工没有社保,规避的形式多种多样。

  员工人数下降 机器人开始替代人工

  为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广东制造业企业的总人数,在2013-2014年间下降了2.2%,2014-2015年间下降了6.3%;湖北制造业企业的总人数,在2014-2015年间下降了3.3%。2014年,广东就业下降企业占比为52%。

  员工人数的下降主要集中在非技能型劳动力。一线工人的人数下降了6.2%,其他员工下降了2.9%;技能型劳动力则下降得更少,其中中高层管理者下降了0.5%,其他管理人员下降了1.4%,销售人员下降0.7%,而技术和设计人员则略微增长了0.6%。

  除调整劳动力结构,企业还可转向使用资本更密集的技术,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挑战。这一过程需要更多的新增资本投入,特别是对能够节约劳动力的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的投资。近年来企业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在显著地下降,投资率(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在2013年为25%,2014年为21%,2015年为19%。8%的企业使用了机器人,其中广东为10%,湖北为6%,44%的企业使用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设备价值占设备价值总额的17%。

  迎接阵痛 应对挑战

  调查报告显示,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以及离职率居高不下的挑战下,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正在努力地寻找应对方法:一部分企业使用了自动化设备,其中有一些使用了机器人;劳动力的技能正在提高,人力资本投入在增长;研发投入在增长,其中国有企业、出口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有更大优势;企业管理和质量在改进,新产品占销售额的比重在不断提升;政府也开始偏重于创新的发展政策,包括通过补贴等手段来促进企业发展。

  然而,应对挑战也会带来阵痛:企业平均利润率不高,仍有五分之一的企业利润为负;相当一部分企业退出市场或者减少劳动力使用,尤其是一线工人的使用;员工离职率较高,相当一部分员工仍只能从事重复性劳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入增长乏力,更多依赖于政府的补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