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7年营业收入达776亿元 四川长虹转型成效初现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康曦)4月17日晚间,四川长虹(600839)发布2017年报。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6.32亿元,同比增长15.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0772元。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2元(含税)。

  2017年四川长虹转型成效已经开始显现。公司电视、冰箱、空调等产品,在行业整体趋势下行的背景下,实现平稳增长。同时,产业附加值高的IT分销、服务、系统集成和军工产品线等呈良性增长态势,营收占比正在逐年提升。“制造业转型需要持之以恒,希望到2020年,长虹的转型能初见成效。”四川长虹董事长赵勇表示。

  持续调整产品结构  

  “2017年,四川长虹的电视、冰箱业务稳定的处于行业第一阵列,尤其对于电视业务而言,在行业低迷的大背景下取得了逆势高速增长,实属不易。”四川长虹总经理李伟表示。

  根据中怡康的数据,因为年初面板的涨价,2017年国内电视零售量同比下降了8.1%,在这样不利的行业环境下,四川长虹彩电业务全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97%,国内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同时,公司渠道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渠道销售占比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彩电业务在2017年整体盈利水平实现倍增,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在冰箱方面,2017年,公司旗下美菱实现营业收入74.65亿元,同比增长11.77%。华意压缩表现更为抢眼,其冰箱压缩机业务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生产压缩机4441万台,销售压缩机4331万台,分别同比增长9.87%、8.25%;产品结构调整有力,变频、商用压缩机销量分别同比增长77%和17%。

  此外,四川长虹空调业务全球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公司在近期推出了行业首款集图像、位置、手势、语音识别四合一体的人工智能产品Q3Ts,四川长虹正将人工智能的应用向全家电品类延伸。

  在军工电源方面,公司进一步开拓海、陆、空、战略火箭军等军用装备产品市场,全年陆航电源产品订货量同比翻番,同时组建城轨市场营销团队,推动城轨营销业务全面开展,已成为中国四大整车厂的重要供应商之一,产品在各高铁项目中已开始批量供货。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15.32%,实现盈利6271.22万元,同比增长4.72%。

  年报显示,在IT分销业务,长虹佳华全年销售规模、盈利水平再创历史新高,实现销售收入181.86亿元,同比增长12.91%,实现盈利2.11亿元,同比增长7.42%。

  积极推进“两个“转型  

  2017年,四川长虹继续积极布局物联网,以数据运营为纽带,将用户、设备、服务等打通,整合内外部资源,“开门办企业”,逐步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产业生态,有序推进“两个”转型,为公司后续良好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实现长虹的价值再造。

  公司加速推动面向服务的制造转型。2017年,四川长虹全面推动消费电子终端产品的智能化升级,相继实现人工智能电视、空调以及智能大屏冰箱的迭代上市,持续强化声纹识别、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独特技术储备,大力提升智能终端销售占比。四川长虹积极挖掘智能终端应用新场景,持续探索“平台+内容”的用户运营新模式。2017年智能电视累计激活数量同比提升51.4%,互联网运营收益突破亿元。

  同时,四川长虹持续推动公司面向制造的服务转型,积极推动企业能力输出,不断优化与提升面向外部企业的一揽子制造服务,覆盖从创意孵化、产品设计、供应链服务到信息化管理、金融支持等。长虹新能源瞄准国际一流客户大力提升碱锰电池产品品质,主动开发高性能、10年保质期电池新品,与金霸王、索尼达成重要合作意向。

  四川长虹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通过加快构建与完善以定制为基础的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并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客户进行交互。

  培育发展动能  

  四川长虹2017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表示,公司将2018年定位为“质量发展年”。四川长虹将持续深化企业变革,坚定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发展动能。公司为2018年制定的经营目标为“收入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经常性损益同比大幅增长,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提升”。

  在强化“产品主义” ,大力提升产品竞争优势的同时,四川长虹将持续有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2018年,公司将强化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力争3年内在自然语言交互、视频行为识别、语音处理等领域建立行业领先优势,推动成立“信息安全”、“新能源材料”灯塔实验室,同时,加快成立画质技术、变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竞争力实验室,加强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海外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业发展的重要战场。过去一年,四川长虹海外营收142.27亿元,同比增长8.91%。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四川长虹将坚定不移贯彻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加大海外品牌产品研发力度,推动国内外产品的一致性与协同性,强化海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变革传统用人机制,同时,积极推进海外业务外延式扩张,力争实现重大海外并购项目。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