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卡位指数投资细分领域 基金加强Smart Beta产品布局

黄淑慧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ETF规模大扩展和指数化投资逐步成熟的背景下,不少基金公司在发展宽基、行业类指数产品的同时,也开始尝试在Smart Beta(聪明的贝塔)领域有所突破,将其作为旗下指数产品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近来,各大基金公司布局Smart Beta产品的热情明显提升。

  Smart Beta产品密集发行

  Smart Beta是一种非市值加权的指数投资,通过确定的规则或算法增加指数在某些因子如红利、价值、质量、低波动等上面的暴露,以期获得相应的超额收益。相对于传统被动投资产品,Smart Beta产品既有被动基金成本低、容量大、透明度高、风格稳定的特征,同时又能捕捉超额收益,因此得到了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海外Smart Beta的金融机构使用率持续攀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国内市场第一只Smart Beta ETF是华泰柏瑞基金2006年发行的上证红利ETF,此后多年这类产品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不过,2018年以来,ETF规模逆势增长,加之FOF类产品纷纷出炉,带动了基金公司对于Smart Beta产品的布局热情,申报和发行Smart Beta ETF的基金公司开始增多。

  统计显示,2018年共计成立38只ETF,其中涌现一批Smart Beta产品,如华安中证500行业中性低波动ETF、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富国中证价值ETF、平安中债-中高等级公司债利差因子ETF等。其他被动指数型基金中也包括不少Smart Beta产品,如创金合信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基金、恒生前海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基金等。

  与此同时,2019年新年伊始,正在发行和等待发行中的基金亦包括多只Smart Beta产品,如华安沪深300行业中性低波动ETF、中金MSCI中国A股国际红利指数基金、浦银安盛中证高股息ETF、华宝标普中国A股质量价值指数(LOF)、兴业上证红利低波动ETF等。此外,根据证监会网站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尚有多只Smart Beta产品在等待审批的过程中。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分析,近期推出的Smart Beta产品多集中于低波动率因子和红利因子产品,部分产品将两个因子结合起来。从2018年来看,红利指数表现出色,是主要宽基指数里跌幅较少的;而有较多2018年新发产品跟踪的300、500行业中性低波指数在全年也相对市值加权指数有一定超额收益。低波动率、红利这两类因子都兼具长期逻辑性和有效性,稳定性较好,适合作为单因子产品推出。

  尚处布局培育期

  由于Smart Beta策略近几年的表现,全球金融机构对Smart Beta策略持更加接受的态度。根据FTSE Russell的《Smart Beta:2018年全球资产管理人调查报告》基于194家机构(资产管理规模超2万亿美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有48%的受调查机构采用了Smart Beta。国内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公司也已经将Smart Beta产品列入被动指数型产品的重点布局方向之中。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表示,未来公司的产品线主要从两个维度去考虑:一是传统的宽基指数ETF,在ETF领域存在两个80%比例,股票ETF占所有ETF的占比为80%,宽基ETF占股票ETF的占比为80%,宽基ETF是ETF市场的主流品种,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前景,也是重点发展的产品方向;二是Smart Beta产品,基于因子投资的策略并工具化,将满足机构投资者对指数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他特别提到,未来FOF和年金类产品投资,需要特色更加鲜明的策略类和工具类的产品作为其资产配置的底层投资标的,Smart Beta ETF是一个能有效对接这块巨大需求的切入点。

  不过,短期来看,考虑到市场接受度的提升尚需要一个过程,业内一些人士认为,Smart Beta产品的初期规模不会十分可观。不过考虑到ETF市场有别于主动管理型产品的一点是,这是一个先发优势制胜的市场,因此一些公司意图在市场真正爆发之前提前卡位布局。

  国泰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监梁杏表示,目前国内的Smart Beta策略还比较有限,集中在等权、红利、低波等因子领域,行业尚处在布局培育期。并且Smart Beta指数ETF对投资者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要求,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投资者教育。目前来看,其作用也没有宽基和行业指数ETF广泛,不过公司也会将其作为一类产品提前进行储备,以备未来发展需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