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四季报揭晓养老FOF建仓过程:“稳”字当头未直投股票

王丹21世纪经济报道

  养老目标基金是2018年公募基金行业的一大代表作,自去年9月中旬相继成立以来,它们的业绩、建仓动向都颇受投资者关注。如今,伴随着基金2018年四季报的陆续披露,这类产品也将首次亮相。

  截至1月21日,华夏养老2040混合(FOF)和工银瑞信养老2035混合(FOF)已经发布了2018年四季报,成为最早披露季报的两只养老目标基金。据公开信息显示,两只基金建仓均十分谨慎,起步小心翼翼,去年年末之时,不仅没有直接投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且投资基金的仓位仍在半仓位置。

  建仓稳健不急

  或许受到首批FOF基金出师不利,业绩与规模都不达预期的“警醒”,首批养老目标基金自去年8月获批,到相继发行成立,再到正式建仓操作,一路走来,它们展示给市场典型特征就是“稳健”两个字。

  据统计,截至今年1月16日,已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共有12只,除了汇添富旗下的添富养老2030混合(FOF)外,其余11只都是去年8月获批的首批养老目标基金,华夏、工银瑞信、南方、易方达、中欧、万家、银华、富国、广发、鹏华、泰达宏利各有一只。业绩报表显示,这12只基金最早成立于去年9月13日,最晚成立于去年12月27日,但它们目前的净值均为正收益,只是涨幅亦不大,“保本”迹象明显,最高收益率不过1%。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些基金的净值变化曲线可以发现,它们的建仓速度很快,大多次日便开始操作,但心态平稳,难能可贵的是,这12只养老目标基金其中有10只自成立以来尚未亏过钱。

  而刚刚披露了2018年四季报的华夏养老2040混合(FOF)和工银瑞信养老2035混合(FOF)在报告中也分别展现了它们稳步建仓的过程。季报信息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华夏养老2040混合(FOF)的基金投资比例为50.45%,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比例为37.54%,投资“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的比例为11.69%,买入其他各项资产的比例为0.32%。

  工银瑞信养老2035混合(FOF)同期的基金方面持仓也相近,基金投资占总资产比例为47.46%,尚不足半仓,另固定收益上的债券投资占比11.56%,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占比30.45%,“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投资占比9.92%,其他资产投资占比0.6%。

  按照两只基金合同的约定,它们投资公募基金的比例均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如此来看,前者成立3个多月,后者成立2个月,但仓位仍保持于半仓水平。

  对此,工银瑞信养老2035混合(FOF)的基金经理蒋华安和黄惠宇在四季报中坦言,在建仓操作中,采取了分步建仓、控制成本、稳起步的策略。

  权益投资十分谨慎

  从华夏养老2040混合(FOF)和工银瑞信养老2035混合(FOF)这两只产品2018年四季度资产配置中看出,它们对权益产品的投资十分谨慎。两者虽然都可以直接配置股票等权益资产,但截至去年年末均未涉及,而且在配置公募基金上,仍是固定收益类占据绝对主流。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年末,华夏养老2040混合(FOF)配置的“前十大基金”只有8席,债券型基金居多,有6只;还有1只货币基金,是其自家的华夏现金增利货币B;唯一的一只权益类基金代表是华夏上证50ETF,位列第八位,公允持仓价值约183万元,资产净值占比为0.96%。

  工银瑞信养老2035混合(FOF)在基金配置上有一个典型特征就是买入的几乎都是自家基金,不过也如出一辙,前八大持仓基金都是理财类、债券型、货币型的固定收益基金,第九、第十位虽然分别为工银沪港深股票和华安策略优选混合,但合计价值不到600元,占基金净值比例可以忽略不计。

  基金经理蒋华安和黄惠宇对这样配置的解释是,较大比例投资流动性较好的类货币资产,可以保持组合较好的灵活性。而以适当比例投资债券基金,是为了抓住收益率下行带来的机会,“在债券基金内部合理分配二级债基、一级债基和纯债基金比例,进一步分散风险的同时,力争获取权益资产超跌反弹可能带来的机会。没有直接投资股票基金,是为了避免组合的大幅波动,确保组合运行稳健”。

  华夏养老2040混合(FOF)的基金经理许利明和李铧汶则相对直接一些,他们强调配置货币工具和固收类资产为主就是为了以本金安全为第一目标,减少市场短期博弈和波段行情的参与,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重大拐点保存实力。

  需要指出的是,两只养老目标基金都没有对后市市场和未来操作作出预判和计划,有基金市场人士1月21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与FOF基金自身重配置的特性有一定关系,业内普遍认为,养老目标基金这样重债轻股的操作仍将长期持续,未来随着权益市场回暖,持仓比例或有适当提升,但轻回撤比追收益更重要。有一点可喜的现象是,从华夏和工银这两只养老目标基金规模变化看,去年四季度,两者均有净申购,前者约1.15亿份,后者约1068万份。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