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板块加速轮动 机构建议“不下车、勤收割”

徐文擎金牛理财网

  昨日多空激战致大盘现全天巨震百余点,冷热交替下刷新天量成交。今日早盘,两市震荡中不改上行趋势:受南北车跌停影响,沪指小幅上涨0.86%,报收4253.55点,成交5275.0亿元;深成指大涨3.26%,报收14323.75点,成交565.7亿元。创业板今日表现最强,高开高走上涨4.34%,站上2530点,成交296.9亿元。板块方面,家电、传媒、食品饮料、非银金融、计算机板块领涨两市,建筑、机械、交通运输领跌两市。

  机构人士认为,周末政策组合拳下利好出尽,多空分歧加剧,但短期回调后将现强者恒强的局面,建议投资者可采取“不下车、勤收割”的方式锁定收益。

  “不下车、勤收割”

  民生证券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认为,短期震荡或加大,四月小调,五六月还会有高点,所以不建议投资者此刻匆忙下车。他提示到,短期市场有调整和优化结构的需求,投资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勤收割”:一线蓝筹换到二线蓝筹,上游换到下游;成长方面,逐渐切到催化临近的板块,例如中国制造、机器人、智能工厂、智能产品、智能服务、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区域上,京津冀,中巴经济走廊,冬奥会,西藏等概念值得关注。他认为,未来还会有高点,短期处于调整结构需求,市场振幅会加大,投资者可通过“不下车,勤收割”的方式保住收益。

  连日来板块轮动愈发活跃,昨日受益于改革利好和行业重组的国防军工板块刚表现强势,今日家电、传媒、计算机就开始连番争夺“头把交椅”的位置。业内人士表示,板块轮动加速是牛市的一大特征,未来还将成为常态,这也考验了投资者跟准节奏的能力。

  方正证券认为,短期金融、房地产产业链甚至煤炭有色都将出现脉冲式的机会;中线来看,建议维持均衡配置,目前首选的三个行业是环保(PPP)、医药生物、非银金融等。重点行业短周期跟踪的主要变化有,首先,环保政策层面“水十条”正式出台,后续仍有较多的催化剂,例如“土十条”、环保第三方治理、节能环保“十三五”规划等,仍值得继续追踪;第二,医药生物类企业,由于新的技术业态不断出现,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基因诊断等快速推进,行业配置价值明显;第三,非银金融类配置的思路基于业绩的确定性,券商和保险在二季度仍有不错的业绩增长。

  因素变化不足以扭转牛市方向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表示,从基本面来看,本轮牛市的核心驱动因素有三个:房地产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资产重配、政府信用收缩背景下的银行资产重配和经济下行背景下的货币宽松。目前这些因素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还不足以扭转牛市的方向。

  第一,房地产下滑背景下的居民资产重配是长期的,这个因素变化不大。连续的降息降准和信贷政策调整虽对地产有提振,但效果并不明显,一季度销售还在大幅下滑,4月的高频数据也不乐观。中期内的库存压力和长期内的人口压力很难靠短期政策扭转,房地产作为一种高收益无风险资产的赚钱效应已经消失,房产造富时代结束,股权造富时代开始。

  第二,政府信用收缩背景下的银行资产重配有所放缓,但方向未变。除了房地产之外,政府过去通过显性或隐性的信用担保提供了大量无风险的高收益资产,分流了大量银行资金。但随着43号文规范地方举债机制、刚性兑付逐步打破,银行失去了这个重要的资产配置方向,大量资金转向股市。近期这个因素有些变化,地方政府正在设法绕开43号文,通过PPP和城镇化基金等“明股实债”的模式为银行提供新的政府信用资产,银行参与的越来越多,但由于机制尚不成熟,进展比较缓慢,这种资产的量级还无法与此前的城投相比。

  第三,经济下行背景下的央行货币宽松不仅没有改变风向,而且力度越来越大。如前所述,只要前两个因素不变,就意味着经济下行的趋势不变,为了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缓释债务风险,货币宽松一定不会停止。这和2007年牛市结束前的背景完全不同,2007年央行已经进入紧缩周期,破天荒的6次加息、10次上调准备金。

  对于牛市何时结束的问题,管清友可以关注以下几个信号:第一,全国的房地产销售持续好转,明显去库存化,地产投资反弹;第二,政府大规模刺激超预期,基建投资重现30%以上的高增长;第三,社融和M2持续反弹,货币宽松转化为信用扩张;第四,CPI上行到3%以上,迫使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第五,注册制推出,大规模IPO开始。只要这些信号尚未出现,音乐就不会停止,舞会仍可以继续。

  磐鼎基金证券投资部总经理凌剑锋也认为,趋势不是一天形成,也不会在一天结束,从目前的数据和形势来看,市场仍处在释放流动性的周期。若要判断牛市行情结束,至少需要一系列信号密集释放,例如监管层集中进行窗口指导,市场进入流动性收缩周期,3、4元的股票成批出现、大佬出来密集喊话等等,但现在来看并没有这样的迹象。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