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托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超40亿元

刘夏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风险处置,特别是“刚兑”,一直是信托行业绕不开的话题,而通过财报中的资产减值损失、预计负债两大指标则可对此管窥一二。

  近日,已有63家信托公司在中国货币网等处披露了未经审计的2016年财务报表。根据百瑞信托研发中心的统计,上述63家信托公司中共有49家信托公司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合计规模为41.7亿元;有11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预计负债,总金额达到35.7亿元,是2015年总金额的近2倍。

  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超40亿

  所谓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在信托公司利润表的营业支出科目列示。业内人士介绍,信托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可能是自营资产出现的减值,但更多是信托项目出现风险时,自有资金接盘进而产生的损失。在信托行业风险增加和信托公司积极处置风险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始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并且规模也逐渐增大。

  根据63家信托公司披露的2016年财务报表,共有49家信托公司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合计规模为41.7亿元。其中38家信托公司为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金额为43.4亿元;11家公司为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金额为1.7亿元,因为金融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超出实际损失部分是可以转回的。

  这一数据较2015年同期大幅下降。2015年,信托全行业共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115.6亿元,其中可比的63家信托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合计为100.5亿元。对此,百瑞信托研发中心研究员陈进认为,总体看,2016年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力度小于2015年,其原因可能在于2015年资本市场的繁荣带来了信托公司自营收入的大幅度增长,进而带动总收入提升,信托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对其净利润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对过去经营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风险问题进行集中处理,避免负重前行,积重难返。事实上,2015年某信托巨头高达几十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就引发业内关注。

  预计负债规模翻番

  业内人士指出,管窥信托项目风险处置的另一指标是预计负债,该指标属于为应对表外项目风险向表内传导而做的相应准备。例如,2016年银监会下发的58号文就要求,对信托风险项目,根据资产质量,综合考虑其推介销售、尽职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管理瑕疵以及声誉风险管理需求,客观判断风险损失向表内传导的可能性,足额确认预计负债。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自信托行业新“一法两规”实施后,信托公司计提预计负债出现在2012年。彼时,安信信托在其资产负债中新增一项“预计负债”7,585.23万元,根据安信信托披露的财务报表附注,计入预计负债的7,585.23万元作为“信托项目预计费用”,在利润表中的业务及管理费用中体现。在2013年和2014年时,除了安信信托外,山西信托和浙金信托的资产负债表中,也增加了“预计负债”一项,合计金额约1.3亿元左右。到2015年,计提预计负债的信托公司增加到6家,总金额达到18.6亿元。

  据百瑞信托研发中心统计,在前述63家已经披露财报的信托公司中,有11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预计负债,总金额达到35.7亿元,是2015年总金额的近2倍。其中中江信托、天津信托、中铁信托、湖南信托、华宸信托、大业信托属于首次计提预计负债,但金额差别较大,从百万元到近10亿元不等。对此,陈进认为,计提预计负债的增加与银监办发﹝2016﹞58号文的要求有一定关系,但也属于信托公司为应对信托业务风险进行的相应准备,预计负债金额最终将体现为本年度或以后年度的业务管理费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