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招商基金马龙:保持清醒 “稳”字当先

姜沁诗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对于象征着普惠金融的公募基金来说,固收产品是基金公司开疆拓土的重要战场。从去年至今,债市发生过几次波动,对固收产品而言,收益的稳定性显得更为重要。招商产业债券基金经理马龙表示,重视适时根据市场走势调整投资策略,在市场亢奋的情绪中要保持清醒,不断审视市场逻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分工明确 注重协作

  据金牛理财网数据统计,招商产业债券A份额和C份额2016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4.17%和3.32%,跑赢基准;截至6月30日,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分别为2.04%和1.57%,在163只一级债基中排名第9和第26位。该基金持续稳定的业绩赢得了业内的广泛认可,也使得该产品荣评三年期开放式债券型持续优胜金牛基金。

  固定收益投资通常强调团队精神,如何协调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成了一项重要的课题。马龙介绍,首先是要加强团队成员的观点交流,通过月度投决会、专题讨论、不定期的市场策略探讨等,让不同角度、维度的观点得到充分讨论和交换。对于基金经理个人而言,则是要在保持对基本面、政策面、市场情绪敏感度的同时,通过讨论来发现自己思考中的盲区,将自己的观点与团队的意见充分结合,以达到最优的结果。其次是分工要明确,从研究、投资到交易,整个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合理协调,从而呈现最专业的状态,使整个投资流程从决策到执行环节都能顺畅,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得到体现。

  2016年债市走势一波三折,因此马龙十分重视适时根据市场走势调整投资策略:年初房地产市场表现强势且信贷投放较多,央行透露出兼顾贬值压力而不再宽松的思路,因此一季度采取了较谨慎的策略,不使用杠杆并降低久期,在4月份债券市场的调整中净值下跌有限;5月份信贷投放明显收缩,且资金面逐渐宽松,适度增加了杠杆并拉长久期,参与了这一段时间债市上涨的行情;进入四季度之后,团队观察到央行货币政策态度明显转向,且资金经常性紧张,经过深入思考和讨论之后,开始持续降低仓位并缩短久期,在年末的大幅下跌行情中较好地控制了回撤幅度。

  据马龙介绍,去年比较难忘的投资经历无疑是年底债市的大幅调整,债市在三季度可谓极度乐观,市场在乐观心态中消灭各种利差,“零利率”的口号深入人心。但是“我们在市场亢奋的情绪中仍然保持清醒,审视市场逻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持续关注基本面、资金面和政策面的不利因素。由于我们及时关注到央行货币政策态度的变化以及资金面波动性上升的不利因素,开始提前对组合进行调整,因此在年底的债市大幅调整中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票息收益较为确定

  今年上半年,马龙对市场态度较为谨慎,主要依据是货币政策转向以及金融监管加强对市场存在利空因素,整体上以票息策略为主,获取稳定性较高的票息收益。

  进入下半年,经济下行的趋势基本确定,但下行的节奏可能偏慢,另外监管冲击伴随着监管政策落地以及机构行为的逐步调整将趋于缓和,债市继续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但收益率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也比较有限。在当前环境下,需要密切观察后续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动向和基本面回落的节奏,伺机寻找交易性机会。

  马龙认为,当前债市经过去年年底以来的两轮大幅调整之后,所隐藏的风险已经显著释放,但是用“遍地是机会”来形容可能还有些过于乐观。本轮债券市场的调整源自金融去杠杆,目前来看市场并未彻底出清,银行体系负债端仍然面临压力,货币政策也维持中性稳健的立场,未来债市走势未见得一帆风顺。但经过大幅调整之后,债市也有比较确定的机会,尤其是票息收益。通过精选票息较高、信用资质有保障的信用债来获取票息收益,具有较高的收益风险比。

  近期监管层推动债市进一步向海外市场开放的举措,马龙分析,此举对国内债市将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引进境外投资主体,丰富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结构,实现银行间市场参与者全球化,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债券纳入国际主流债券指数,增加对人民币债券的配置需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当然,其影响并非一蹴而就,我国债市的对外开放将在较长时期内逐渐深入。目前,中国债市所提供的收益率显著高于海外市场,在人民币汇率企稳反弹的情况下,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逐渐提升。从中长期来看,中国债券将成为全球资金配置不可或缺的市场之一,潜力较大。

  马龙,经济学博士,多年证券投资管理从业经历,具有基金从业资格。2009年7月加入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员,从事宏观经济、债券市场策略、股票市场策略研究工作;2012年11月加入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固定收益投资部研究员,从事宏观经济、债券市场策略研究;2014年3月27日起任招商安心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2015年4月1日起任招商产业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经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