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监管规范基金分红管理 严控大比例分红短期资金进出

方丽中国基金报

  基金密集年度分红常常是岁末年初的“例牌菜”,然而,基金分红也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今年受到严格监管。中国基金报记者从部分基金公司获悉,目前监管层加强基金分红合规管理,尤其对大比例分红、分红前后资金持有期等提出要求。

  上周末发布的最新机构监管情况通报《严防滥用政策分红加强基金合规管理》显示,对4家公司通过公募基金分红帮助客户不当避税的情况进行处罚,采取责令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受理及审核公募基金产品注册申请的行政监管措施,显示出监管层重拳整治基金的分红不当行为,机构资金在基金分红前短期进入然后迅速撤出以避税这条路被彻底堵上。

  年底严控大比例分红

  “12月份,监管层加强了对大比例分红的监管。”一家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该公司在12月中下旬收到关于规范基金分红行为的指令,一是严控基金大比例分红,分红比例不宜超过10%;二是对基金分红前后资金进出进行规范,最好分红前进来的资金持有3个月以上。据悉,近期该公司一直按照这一口径规范分红行为。

  记者从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处也了解到,目前该公司也在按照基金分红比例不超过10%的要求在执行,不过对分红前后的持有时间未听说相关要求。

  “今年监管层对基金分红一直都有相关要求,我们公司也在按照不超过10%这一口径执行。”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该公司一直对基金分红较为谨慎,严格监控基金分红前后资金量,严禁资金短期进出。

  此外,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今年监管层就基金分红不当现象提出过相关要求,借道基金分红避税现象由来已久且一度较为普遍,也受到监管部门的注意。因此今年基金公司对于明显的借道基金分红避税的行为都比较谨慎,风控严格的公司都不会有类似行动,“各家内部控制把握尺度略有不同,但是基本都严格控制”。

  此外,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新规对持有期限7天以下的投资者加收惩罚性赎回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机构短期借道分红基金的热情。

  据悉,此前业内还传出可能对投资者持有期限进一步规范,短期持有者将不再享受基金分红避税红利。

  重拳监管分红不当行为

  日前发布的《严防滥用政策分红 加强基金合规管理》的机构监管情况通报显示,对4家公司通过公募基金分红帮助客户不当避税的情况进行处罚,并对基金分红提出了四点规范要求。

  通报称,公募基金分红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以来,整体效果良好,对促进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一段时间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4家公司分红信息管控不当,致部分机构客户在分红公告日前大额申购、权益登记日后大额赎回,快进快出,利用基金分红不当避税,同时也对基金投资行为造成了扰动。对此,依照相关法规,将严肃问责机构及人员,对4家公司采取责令整改、整改期间(3~6个月)暂停受理及审核公募基金产品注册申请的行政监管措施,对公司直接责任人员、分管高管、总经理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同时,监管层还提出四大要求:一是建立健全基金分红信息管控机制。公司相关制度应明确基金分红流程及相关岗位职责,公司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应指定一名公司高管具体负责基金分红管理。尤其是严禁公司及相关从业人员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分红信息、利用该信息从事或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

  二是严格规范基金分红行为。结合基金投资组合运作情况及市场状况,依公司制度规定的程序审慎作出分红决策。严格控制分红公告日至权益登记日之间的时间间隔,除法律法规、相关规则或基金合同另有规定外,原则上不超过2个工作日。

  三是审慎办理基金分红敏感期间大额资金的申购赎回业务。遵循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在基金分红决议通过日起至权益登记日期间,原则上暂停办理机构投资者的大额资金申购。加强对基金大比例分红(包括但不限于基金分红金额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5%)行为的监测与分析,在大比例分红发布公告日后20个工作日内,向公司所在地证监局提交大比例分红事项说明,包括但不限于分红原因、分红公告日前后15个工作日内机构投资者申购赎回情况、基金投资指标合规情况等说明,并在公司监察稽核年度报告中作汇总分析说明。

  四是持续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各基金管理人要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坚持对存量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负责,依法合规实施基金分红,切实防范滥用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为。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加强对基金分红避税行为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基金合规运作,机构资金在基金分红前短期进入然后迅速撤出以避税这条路被彻底堵上。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