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募基金多方寻找业务发展突破点

证券时报

  在去杠杆、破刚兑的监管基调之下,保本基金、分级基金和货币基金等曾经热闹一时的产品,相继发展遇阻,或将陆续遭清理,或者高增长不再。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家基金公司都在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布局指数基金、发力主动权益管理和创新业务等。

  在A股“入摩”、基金中基金(FOF)破冰以及养老目标基金蓄势待发的大背景下,今年以来,指数基金这类被市场冷遇已久的投资工具重新得到重视,多家基金公司逐渐将指数产品发展提上日程。

  例如,曾经依靠余额宝实现逆袭的天弘基金,近期在北京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上宣布,将指数基金作为公司战略发展业务。华夏基金也表示,未来将在商品类、主题性、跨境概念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等三方面大力推动ETF的发展。

  还有一些基金公司在指数基金领域不断拓展,推出了区域发展主题的指数基金,如先锋基金申报中证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指数增强型基金(LOF)、广发基金申报了中证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ETF及其联接基金,南华基金申报的南华中证杭州湾区ETF则已经获批。

  随着A股“入摩”,国内多家公募也纷纷布局MSCI指数产品。根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已有十多家基金公司上报了29只MSCI指数基金,其中20只已经获得发行批文。

  发力主动管理亦成为一些公司的业务重点。

  沪上一家银行系公募人士告诉记者,发力权益投资,探索多元化投资能力是迈向大中型公司的必经之路,公司引入了一位业内资历较深的绩优基金经理来负责权益投资,近期也发行了旗下首只权益类产品。

  另一家小型公募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招揽了华南一家大型公募的量化权益投资总监,为公司量化以及今后的主动管理业务布局。

  上述两家公募只是诸多向主动管理转型公司中的一个缩影。对于原本权益投资薄弱的基金公司来说,引入资深或知名基金经理等投研人才是业务发展的重要抓手,除了“挖角”同行业从业人员,还有少数公司也从险资等金融机构引入了投研人才。

  也有部分公募积极布局创新业务,如养老目标基金等。上海一家中型公募人士指出,随着养老目标基金《指引》公布,制度性安排已经齐备,目前就等着首批产品问世。长期来看,国内养老基金发展空间巨大,预计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规模将超20万亿。证监会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有26家基金公司向证监会提交了合计53只养老目标基金的申请材料,其中多只产品已经获得第一次书面反馈意见。

  此外,还有一些基金公司表示,此前部分公募依靠“小而美”逆袭,如今“一招鲜”难以吃遍天了。只有跟着行业趋势迎头赶上,或者找到自身专长继续深挖,才能在行业集中度日渐提升的公募基金行业中获得好的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