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募基金大佬论剑行业下一个20年风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可能叫‘风口’不太准确,是源源不断带来机会的源头。养老金业务确实是未来行业发展最大的资金源和动力源(5.200, 0.06, 1.17%),不是一个简单的风口问题。”

  公募基金行业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大家最期待怎样的行业生态愿景?

  7月12日,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和主办单位21世纪传媒举办的“致敬公募20年暨养老金管理夏季研讨会”上,6位公募基金行业大佬就此发表了看法。

  国联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朝霞表示:“我们一直思考这个问题,未来的风口在哪里?公募的资产负债结构久期非常短,最深刻的体会是:公募好投的时候不好卖,好卖的时候不好投。这种资产负债结构就造成了公募基金无论是资产端还是负债端都非常短期化。

  “所有在座公募的大佬都看好养老金的市场,养老金恰恰是搭起了公募基金在时间杠杆久期的桥梁。养老金是未来公募十年、二十年最重要的窗口,而且这部分资金才是真正公募基金未来的最底层,最核心,最优质的一种资产。

  “从策略角度来看的话,原来有很多基金公司一直都坚守定投策略,定投是可以把百姓的钱长期化最好的方式。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能坚守的还不够。现在所有基金公司的定投数量都是在递减的。而长期的养老金是未来公募基金里能支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永久发展最重要的风向和窗口。”孟朝霞说。

  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李长桥表示:“关于风口,其实我们内部在战略会议上讨论很多次。我们也挺困惑的,但是在困惑中我们还会有一些战略上未来的定义。

  李长桥认为,养老金是一个未来要做的业务,此外,还有智能投顾、基金定投等业务。事实上,比起美国、台湾,内地基金定投、养老金份额仍有很大差距,包括基民的心态上也有很大差距,对此基金行业需要做投教工作。“公募走过整整20年,目前我们优秀的传承是‘独立’,所有的体制独立托管、每日估值、信息披露,这些都是最透明的。结合公募20年传承,加上养老金第三支柱,这是我们认定的方向。”

  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炜认为:“可能叫‘风口’不太准确,是源源不断带来机会的源头。养老金业务确实是未来行业发展最大的资金源和动力源,不是一个简单的风口问题。”

  “有一点挺有意思的情况,在目标日期基金方面,除了主动管理的目标基金之外,其实这些年以来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被动型的目标日期基金的发展非常迅猛。在2006年,主动型的产品占比是82%,到了十年之后,2016年比例下降60%,被动型的产品从2006年占比的18%增加到了40%。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被动型产品具有低费率、规则明确、信息透明等优势,而且规模的占比趋势还在持续。所以我们行业在发展主动FOF的同时,也可以开始关注和研究一些被动的养老目标基金。”郝炜说。

  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马骏表示:“公募基金未来十年、二十年有没有风口?我们最不该追逐的就是风口,因为往往风口都是短暂的,我们要做持续的事。未来二十年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黄金的二十年,我们从贫穷到富足这么一个过程是资管行业未来快速扩张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二十年我们要做的事是合理、均衡的去配置资产,也是跟客户之间建立一种资产负债平衡关系。

  马骏认为,公募基金以前资产负债久期并不匹配,不像保险资金的负债是长期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基金的客户、机构投资者占比越来越高,资产负债匹配的问题应该能够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养老金,还是广大的机构投资者,或者普通的个人投资者,都能够在未来资管行业发展当中获得收益。

  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春杨表示:“短期风口中国变化非常快,一会儿是理财产品,一会儿是货币基金,一会儿是股票基金,非常难判断。但是我们可以判断,养老金在基金行业的比例一定会慢慢提升。养老金在资产管理占比会上来,不管是通过公募的形式,还是通过年金的形式。而且这笔钱会是长线,基金经理用起来时间会长一点。它将会逐渐改变投资理念、投资模式。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柳玲表示:“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公募基金下一个二十年的时候,公募基金每家公司战略定位是什么样的?”她认为,公募基金经过这二十年之后,大致分为三类公司,第一类公司在工具化的这条道路上进行深耕运作,比如很多大的公司;第二类公司,虽然没有发太多的产品,但是每个产品可能都是精品,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丰厚的收益,从利润收入角度来做基金公司,比如兴全基金、东方资管。第三类公司为投资者提供的投资产品走一条特色的道路,比如定增。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