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不忘普惠初心 基金业践行扶贫公益责任

段国选 余喆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我们赶到哈哈河坝小学的那天清晨,天气非常寒冷,校长家的三只鸡悄悄偎依在学前班教室的板凳下取暖。教室里面没有一点取暖设备,年轻的乡村女教师罗阿萨不得不披上了红色的羽绒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读起书来还是声音朗朗,整整齐齐。”回忆起第一次走进大山深处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哈哈河坝小学时的景象,来自兴全基金的李小天仍然记忆犹新。2010年起,兴全基金携手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为素质教育课程在乡村学校的推广播撒火种。

  行动的不仅是兴全基金。中国基金行业诞生以来的20年里,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中国基金业不忘初心,不仅为发展普惠金融、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做出重要贡献,还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服务脱贫攻坚国家战略,展现出行业的责任与担当。

  服务脱贫攻坚国家战略

  正如兴全基金督察长杨卫东所言,作为信托关系的体现,公募基金公司扮演的是受托人角色,这就要求它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内涵,以高度的使命感维护投资者利益,为社会创造长期价值。从这个角度看,践行社会责任与基金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天然的相通之处。

  诞生20年来,公募基金全面参与国家扶贫公益事业,在教育、医疗、生态扶贫等方面取得卓著成效。2010年-2017年,行业为扶贫公益事业捐助4.44亿元,惠及约200万人。

  从2008年起,汇添富基金从怒江开始,沿着一条条祖国西部的河流溯源而上,从四川金沙江、宁夏黄河、甘肃大夏河到贵州柳江、青海大通河、广西右江,在最困难的地方点亮希望。目前,汇添富基金“河流·孩子”助学计划已帮助10所农村小学实现质的飞跃,其中2所已发展为当地中心学校;先后举办了10期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训班和4期乡村教育管理者研习班,专业培训乡村教师超过800人。50多次组织600多人次志愿者走进大山深处,参加西部助学公益行动,为西部学校的师生提供了3万多小时的公益服务。

  农银汇理基金从2009年开始,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参与“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公益活动,向广大基金持有人倡导以电子对账单替代纸质对账单,凡农银汇理的基金持有人每订制一份电子对账单,农银汇理基金将拿出1元钱捐助“大地之爱”公益项目,用于修建“母亲水窖”,帮助贫困干旱地区妇女和群众解决饮水困难,支持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基金公司在从事公益活动时,往往能够着眼长期,踏踏实实地将公益落到实处。作为易方达教育基金会的发起人,易方达基金每年都会按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5%向基金会注资。兴全基金也每年从兴全社会责任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中提取5%作为专项基金投入社会公益事业,成立至今,该基金累计计提公益金已近3500万元。基金公司这些长效机制的建立,确保了公益支出稳定的资金来源。

  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长期资本,也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民生工程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服务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截至2018年8月底,协会备案扶贫ABS产品共14只,规模达73.61亿元;在协会备案的扶贫方向私募产品已达56只,规模超过1480亿元。

  积极发展普惠金融

  “我从1998年开始购买华夏的基金,至今仍然持有。投资基金带来的收益,让我在经济上少了很多后顾之忧。现在我和我爱人每年都会出去旅游,已经走过20多个国家了。”来自上海的投资者陈敏刚已经持有基金20年,见证了中国公募基金业的成长。

  作为门槛最低的大众理财工具,公募基金通过帮助社会公众分享资本市场成长红利、实现财富长期保值增值,践行着行业普惠金融的初心。截至2016年年底,公募基金个人有效账户数达到2亿户,85%基金账户的资产规模在5万元以下。

  20年来,公募基金为数以亿计的持有人创造了可观的长期回报。数据显示,从开放式基金问世到2017年6月,偏股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6.18%,超出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8.5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64%,超出现行3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基准利率4.89个百分点。公募基金累计向持有人分红1.66万亿元,为长期信任公募基金的普通投资者创造了丰厚的回报。

  借助移动互联网,公募基金业更是迅速扩大服务覆盖半径,让更多普通投资者认识、了解、投资基金,持有人数目呈几何级增长。以公众耳熟能详的余额宝为例,得益于向三四线城市及农村用户的“下沉”以及“场景化”应用的不断拓展,余额宝农村地区的用户规模迅速增长,目前农村用户已经过亿。很多从未接触过金融投资的老百姓,借助余额宝获得了稳定的投资收益。

  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基金行业也走在前面。公募基金是大资管行业中投资者权益保护最为充分、运作最为规范、系统性风险因素最少的子行业。多年来,基金行业持续引导投资者了解产品的收益风险特征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推动了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