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鹏华基金冀洪涛:最紧张的时刻已过 结构化布局正当时

余世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冀洪涛,经济学硕士,21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证监会第六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现任鹏华基金总裁助理、权益投资总监、权益投资一部总经理,同时担任社保基金组合投资经理,社保及养老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权益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


  经历了一季度的长阳上涨后,进入二季度,市场大幅调整。冀洪涛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市场已对外围影响因素有充分预期,市场最紧张的时刻已过去。同时,随着企业盈利的回暖和利好政策的陆续落地,市场将开启一个新局面。“2019年科创板推出是重大的制度改革,将成为资本市场的转折元年,目前是找准核心资产进行结构化布局的好时机。”

  关于投资,曾有一位境外QFII客户对冀洪涛说过这么一番话:“没有十年以上的投资经验怎么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凭什么管钱?”如今,在券商自营-公募-社保基金等多种历练后,冀洪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投资没有秘笈,关键在于经验积累和自我约束,守住个人能力圈,适应市场变化,才能争取到较好的盈利空间。

  3个7年的“青春期”

  从1998年入行算起,冀洪涛已在投资路上走过了21个年头,他将其划分为“3个7年”。

  1998年,冀洪涛进入某大型券商负责自营投资业务。冀洪涛回忆说,当时的投资以绝对收益为主,投资行为也会相对偏短线。在1998年至2005年期间,冀洪涛经历了“5·19”(指始于1999年5月19日的互联网科技股行情)等市场波动。他说:“第一个7年赚钱相对不太容易,但这段经历丰富了我的行业与投资经验。期间既见证了市场大波动,也做过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市场的险恶算是有了基本了解。”有了这段经历,冀洪涛随后找到了自己的能力圈。

  2005年前后,冀洪涛从券商转战公募,先后在巨田基金(后改名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和鹏华基金任职。2005年至2012,冀洪涛先后管理过巨田资源基金和鹏华普惠基金。其中,在管理巨田资源基金时,仅30岁出头的他将规模一度做到35亿元,并充分参与了当时的有色和资源股行情。冀洪涛清晰地记得,他当时见证过某只股从9元涨到100元、再迅速跌回9元的波动过程。“这个阶段既有收获也有教训,对我的成长帮助很大,但太大的波动已超出我的能力圈,驾驭不了。到了公募后,我的换手率开始降了下来,也逐渐学会聚焦自己的能力圈去做投资。”冀洪涛对记者坦言,近十年来他已基本不参与周期类行情,反而会买些医药和家电等大类消费标的。

  2012年前后,冀洪涛开始管理社保基金,资金运作规模也上到百亿量级。在这一阶段,冀洪涛除了根据原有方式做好大组合配置外,还很好地兼顾了社保基金的投资目标和风格匹配。冀洪涛直言,社保基金的过往投资行为表现出很好的长线特征和专业特色,其稳定发展对公募乃至整个机构投资者的价值观引导,具备很好的示范作用。记者发现,在他管理社保的7年里,市场历经牛熊跌宕,但冀洪涛管理的社保基金规模已从最初的99亿元增长到了目前的200亿元。

  在交谈过程中,冀洪涛提到一个细节,他早年在巨田基金时,曾听一位境外QFII客户说起“没有十年以上投资经验,怎么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又凭什么管钱?”“我当时听后触动很大,自己这些年也是在一点点地构建能力圈和市场认知。只有经历岁月磨练,你才足够丰富。”冀洪涛说,资管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行业,中国的财富管理空间还很大,他可以干到生命的尽头。

  在迈入第4个7年之际,冀洪涛对记者直言,如果与巴菲特等典范对标,他最多只处于青春期,但有了这21年为投资的青春期做积累,未来他对自己的发展路径还是很清晰的。“对我个人来讲,还是要守住自己的能力圈去适应市场变化,以争取较好的盈利空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