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嘉实基金归凯:三维度甄选好公司

张焕昀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8月20日,在“2019年基金服务万里行—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甘肃兰州专场活动中,嘉实基金经理归凯发表演讲,介绍了自己的投资方法论以及对后市的看法。

  归凯表示,他会通过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和产业趋势三个维度甄选好公司,同时注重企业的现金流,立足长期视角,以股东心态投资,做时间的朋友。对于后市,他认为A股市场结构性机会犹存,流动性宽松或为成长股带来投资机会。

  坚持“看长做短”

  归凯表示,自己的投资方法论可以用一句话概述,即“选择好生意,好公司,看长做短。”

  具体而言,即以更长的投资视野,着眼于能够持续提升内在价值的优质公司。他会综合三个维度来进行好生意的筛选,即“商业模式、竞争优势和产业趋势”。

  第一,商业模式。归凯指出,企业经营千差万别,商业模式往往决定了企业是否能经营一门好生意。归凯的研究会聚焦市场中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涉及企业的定位、业务系统运营方式、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等方面。“寻找好生意,这是起点决定未来式的选择。”

  第二,竞争优势。归凯认为,好公司应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包括是否具备品牌专利等壁垒、显著的成本优势、较强的用户黏性、独特的产品属性等。同时,业务是否具备网络效应也十分重要,这在零售、互联网等领域体现明显。

  第三,产业趋势。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投资人从行业供需、竞争格局、市场空间、技术更迭等角度出发,判断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景气周期、成长空间,同时避免陷入价值陷阱。

  在三个维度之外,归凯认为,企业的现金流水平值得高度关注,原因是现金流本身很难造假,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水平。同时,随着近年来A股投资者结构的改变,外资等增量资金影响提升,这类长线资金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现金流质量十分重视,因此DCF等指标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在归凯看来,管理公募基金,为客户赚取超额收益十分重要。而获得超额收益的来源主要有几点:首先,要在能够做“时间的朋友”的领域中寻找,历史上长期大牛股往往是业绩增长的持续性超出市场预期的公司,即估值合理、具有持续稳定增长预期的行业龙头。

  其次,关注“落难公主”,好公司因周期性因素出现阶段性困难,往往是获取超额收益的黄金买点。同时,加强前瞻性研究,通过对商业模式、产业变迁、国际跨市场的比较和研究,争取更早发现未来的“明星”。

  在操作层面,坚持“看长做短”。归凯的组合以长期看好的战略性资产为主,阶段性成长的战术性资产为辅。他也坚持以股东心态做投资,赚业绩成长的钱,较少参与风格或主题轮动。除非面临系统性风险,否则不做大的仓位操作,主要靠调整持仓结构来应对市场风格变化。

  归凯也提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他认为,从基金角度来看,这与市场中不少产品更多追求短期业绩、造成净值波动有一定关系,而他更倾向于追求长期业绩的卓越,避免基金净值业绩阶段性大起大落,希望创造持续稳定的阿尔法,为客户带来良好投资体验。

  偏成长结构性机会或显现

  谈到对整体市场的看法,归凯首先从宏观层面分析认为,流动性边际相对宽松是今年支撑市场上涨最重要的逻辑。从国际视角来看,目前国际经济处于下行趋势中,中、美、欧PMI下行,海外经济体降息预期较强。与此同时,国内经济基本面下行相对承压,预计流动性宽松的趋势仍会持续。

  “虽然市场上半年涨幅较大,但对下半年市场仍不悲观,预计仍有较多结构性机会。”展望年内后市行情,归凯表示。

  对于A股而言,归凯认为两点值得关注。首先是利率环境有利于资本市场,国内外经济下行、海外宽松预期上升都有利于国内利率环境处于较低水平。其次,四季度企业盈利同比增速有望改善。

  而对于市场风格的判断,归凯指出:“如果全球宽松预期进一步加强,下半年可能要重视成长股。”

  对于核心资产,归凯认为估值修复行情基本结束,从基本面角度仍存在比较优势,而且仍是外资重点投资的领域,下半年主要是估值切换行情。

  谈到具体看好的行业与板块,归凯总结了四个方向:大消费、大健康、科技、先进制造。

  对于大消费,归凯指出,从长期看,消费领域特别是品牌消费符合通胀模型的特点,是孕育牛股的摇篮。中国的消费潜力远未释放,经济发展阶段正进入从普及型消费过渡到消费升级阶段。看好传统消费的消费升级,以及新兴消费和服务领域的机会,比如检测服务、教育服务、食品饮料、零售等行业。

  在大健康领域,中国目前已进入创新药时代,他看好医疗服务、创新药、医保政策免疫的特色品种、管线丰富的仿制药龙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归凯看好云、5G产业链、网络安全等方向的机会。先进制造领域,看好化工新材料、LED车灯、半导体设计等。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