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博远基金钟鸣远:赋予人才优秀机制 释放专业力量

张焕昀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钟鸣远,博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历任国家开发银行深圳分行职员、联合证券投资经理、泰康人寿公司固定收益策略研究员、新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高级投资经理、易方达基金经理及固定收益总部总经理兼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大成基金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及公司副总经理。

  持有人利益至上

  钟鸣远是国内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发展壮大的亲历者,“固收大佬”是业内赋予他的常用标签。他曾先后带领易方达基金和大成基金的固定收益团队,将管理规模从数十亿做到千亿级,主要管理产品业绩长期位居同类产品前列,素来以大类资产配置能力突出、投资风格稳健、历史业绩优秀著称,在业内有口皆碑。

  2016年年中,钟鸣远开始全力筹备博远基金。历经三年磨砺,博远基金于2019年7月正式成立。

  经历多年资管行业的耕耘,钟鸣远认识到,严格的监管框架、专业化运作导向、投研体系建设、市场化薪酬和激励机制为特点的顶层机制设计,是公募基金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而人才的培养与聚集则是行业快速成长的推进器。钟鸣远表示:“资产管理机构的天职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成立博远的初衷,就是想打造一个在出发点上真正以持有人利益至上,在目标上以投资业绩而非规模为导向的精品资产管理平台。”

  尽管行业竞争不断加剧,钟鸣远对管理规模并未投入太多关注:“大家都关心我对管理规模的定位,在这一点上我们认识很清晰:博远基金的主要目标是把产品做好,让产品体现我们的专业管理能力。”

  钟鸣远强调,规模不是我们当前考虑的重点,以专业属性带动规模提升才是我们要走的路径。从战术上讲,公司计划在未来1至3年打造出适合自身的市场辨识度,而其中的关键则在于专业性被市场认识和认可的程度。

  钟鸣远解释,在前期,博远基金的发展重点是布局核心的固定收益类基金品种,陆续发行二级债基、纯债基金、中短债基金、混合基金等,争取通过鲜明的风格和良好的业绩体现专业管理能力,为投资人提供实现资产配置需求的专业产品。

  “从长期战略上讲,公司的目标是成为符合中国市场特点的全天候策略资产管理机构。”钟鸣远坦言:“我们希望可以跨越不同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为客户提供相对稳健的回报。”

  让业绩稳健可持续

  “全天候策略”一词在业内并不陌生,而如何真正落地践行尤为重要。“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是关键。”钟鸣远一针见血指出,这将是博远基金的核心投研优势,也是发展全天候策略产品线的起点。

  目前,博远基金已基本建立成体系的、自上而下的、随外部环境变化而灵活且有效调整的资产配置方法体系,这将有助于基金经理投资业绩的“可预期、可持续、可复制”。关键是,在钟鸣远看来,这也是打造有“辨识度”的产品特色的重要基础。

  在钟鸣远的方法论中,他将这套体系的特点总结成三个方面:

  第一,是在投资逻辑上坚持自上而下。

  钟鸣远指出,自上而下的投资方法,首先在于对宏观经济背景、市场供求与流动性、个券/个股估值与具体特性这三个层面的分析。其中,排除噪音干扰,相对准确地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和脉络,是优秀基金经理做好大类资产配置的先决条件;其次,把握好中期趋势。基金经理需要预判每半年/季度的宏观因素、流动性和市场供求变化,做好组合仓位、久期、杠杆、信用等级等的调整,这将有助于把业绩做到行业领先水平。

  对于债券基金而言,把握好了利率债、信用债和可转债的配置时机和侧重点,债券的总体仓位与久期安排合理,严格做好信用分析,债券基金就能够较大概率获得市场平均水平之上的收益。对于市场的短期波动,基金经理要适度把握交易性机会。

  第二,是在路径上强调资产配置。

  钟鸣远介绍,通常来说,提升固定收益组合的投资业绩有两条路径:

  首先,是通过明显的信用等级下沉来提升组合的票息回报,这需要有完善的高收益债市场配套环境,但当前的环境尚不具备。对于流动性需要保持良好状况、重视风险管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来说,选择此路径的风险不容忽视。

  其次,依靠良好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通过把握多类相关性较低资产的风险调整后收益水平来提升整体组合收益率,这是理论上容易确认,但实践上存在诸多操作难题的策略。

  传统的全天候策略或基于美林时钟周期的投资框架,关注点主要在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上。但在目前的市场上要做好投资,还需要对货币政策、流动性变化和宏观监管导向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此外,大类资产配置不仅要关注市场外的因素,了解并熟悉市场里银行、保险、基金、券商等各大类投资主体的配置策略、配置风格和配置偏好也同样重要。

  最后,基金经理如何平衡并组织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底层资产,也是对其管理能力的巨大考验。

  “基于我们过去十多年积累的投资框架和成功实践,把握好大类资产配置将是博远基金坚持做也有能力做好的事。”钟鸣远表示。

  第三,合理兼顾长期稳健目标与短期相对排名的冲突。

  钟鸣远表示,从配置框架上讲,绝对收益目标和相对收益目标是不兼容的。落实到操作层面上,两类目标的组合配置思路、配置原则、组合管理乃至绩效回溯、风险管控都有明显差异。对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基金管理人而言,长期回报既要考虑绝对收益,也要在年内的考核周期中兼顾相对排名。

  一般而言,绝对收益组合需依靠大类资产配置来突破每类资产的收益缺陷,基金经理依靠管理不同类属资产的配置仓位来达成组合目标;相对收益组合主要是锚定目标基准或相对排名,主导策略更多是基准仓位/基准排名上的适度偏离。

  “合理兼顾长期稳健目标与短期相对排名,化长期收益为中短期相对策略,也将是博远基金准备倾力打造的核心能力。”钟鸣远表示。

  赋予优秀的人优秀的机制

  近年来,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募基金公司从“以资本为本”逐渐转向“以人为本”,出现了员工持股和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的公募基金公司。由专业人士发起持牌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行业公司治理上的重要试点。

  钟鸣远坦言,博远基金十分珍视这样的历史机遇,股权结构以发起人和员工持股平台持股为主,员工持股平台股份占比在同类机构中较高,所有股东均在公司任职,核心团队由具备公募基金行业资深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人士组成。

  “大家基于共同的初衷走到了一起,以相同的价值观专注做好一件事——发挥共同的聪明才智,把对投资的理解、对市场的思考在博远的平台沉淀下来,并做出良好的实践,真正释放专业的力量。”钟鸣远说。

  新设基金公司的管理运作往往面临诸多挑战,钟鸣远认为公司管理的核心是要“成就人”,而不是“管理人”。

  钟鸣远坚信,资产管理机构最核心的资产是人,所以在组建博远基金的历程中,最重要、投入精力最多的是找到合适的人,并且以优秀的机制将优秀的人才组织起来。

  早在2016年筹建公司之初,就有了一批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又认同博远初衷的高管骨干,跟随钟鸣远共同走上创业之路。此后,通过不断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构建股权结构、公司组织架构、投资决策机制,又不断地有资产管理行业的资深人士加入了博远的团队。

  钟鸣远介绍,博远基金现设有5个专业委员会,11个一级部门,公司坚持“以研究驱动投资”的专业理念,已形成完善的投研决策流程与组织机制。人才结构上,博远的高管团队以业内知名的优秀专业人士为主,部门管理人员亦全部是资产管理行业的资深人士。

  为了打造最优秀的“核心资产”,钟鸣远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公司要立足长期发展,则综合能力的形成和传承是一定要做的。

  “一家创业公司的负责人必须对投资者负责,对公司负责,对团队负责,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只要在这个平台上专注做事就能得到能力的提升”。

  作为资深专业的投资人士,钟鸣远对人才的培养和挖掘亦非常擅长。谈到具体如何培养投研人才,他表示:“对投研人员的培养可以理解为选人、用人、培养人三个环节。在选人方面,在必需的专业素养基础上,相比人数的投入,我更关注团队成员是否具备聪明和专注两项基本素质,聪明的人能向着目标不断提升,而专注的人能不被各种噪音干扰。在用人方面,充分尊重基金经理的个人判断,但基金经理的判断必须是经得起讨论甚至争论的判断。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不仅要有好的机制保障,还要有好的做法,不能是指令式地教导。”

  “我一直认为,没有所谓的‘资产荒’,只有‘能力荒’。在任何市场环境中,总有策略和品种能获得良好回报。”钟鸣远认为,优秀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要有超出同行的过人之处。博远基金特别鼓励并去帮助每个人挖掘和发挥他的自身强项。“对于基金经理,基于自身的专业领域去做主动管理,在市场风格与之吻合时把握住机会,市场风格不符时耐得住寂寞,做防守策略投资,长期来看,业绩自然会脱颖而出。”

  谈到市场与竞争环境,钟鸣远认为,自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发布以来,资产管理行业整体面临打破刚兑和产品净值化的趋势。与此相适应,要求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由短期、刚性兑付向长期、市场化运作的方向转变,由规模导向向业绩导向转变。在此过程中,优秀的机构更需具备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能力。

  另一方面,信用风险市场化和低利率时代是未来几年内都无法回避的趋势。两种因素叠加,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更加纯粹,难度系数更高。而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反而让钟鸣远的思路更为清晰:“结合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市场环境,公司计划选择可适当参与股票市场的二级债基作为我们的首只公募产品。我们希望通过这只产品,体现我们良好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争取实现复杂市场环境中的稳健回报,真正实践持有人利益至上的宗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