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穿越基金波动 新基民更应保持理性和冷静

证券时报

  春节后,部分“网红”基金面临大幅波动。近日,支付宝深夜发文,呼吁相信专业的力量;基金公司公开道歉,“请求投资者再给一些时间”;知名基金经理密集发声,“优质股下跌将带来更好买入机会”;多家基金公司开启自购模式,提振对市场的信心……基金渠道、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等市场各方,彰显了珍惜投资者信任、呵护投资者利益的拳拳之心。

  站在当前时点看,“抱团股”大跌、基金亏损等,都在影响部分基民对基金长期投资的信仰。然而,投资收益率的均值回归是市场铁律,高估值赛道连续两年的大涨,国内经济复苏带来的顺周期行情,都在催生市场风格的切换和行情的巨变,也导致了集中持仓优质股的基金净值大幅震荡。

  其实,基金大跌背后,不变的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不少行业景气度上行。只要基金底层投资的个股优质,长期业绩向好,就是长期持有的理由;基金短期的大跌,也不会改变权益类基金长期的赚钱效应,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年均8%以上的投资收益率,偏股型基金19年来平均超过16%的年化收益率,都在凸显投向权益类资产的长期价值。

  然而,A股市场的较大波动,权益类资产收益分布的不均衡,都将考验基金持有人长期投资的理性和坚守。在基金大幅波动中,新基民更应保持理性和冷静。

  事实上,在市场情绪高涨中重仓买入,在市场绝望中清仓出局,不恰当的择时是投资者亏钱的一大原因。2015年6月、2018年2月、2020年7月、2021年1月,都曾屡屡出现“一日售罄”的百亿基金,往往在股市相对高点,基金也是销售旺季。

  这些现象都在提示新基民,在基金大热中不可盲目跟风,更应学习基金理财知识,正确认识自身风险偏好,通过动态调整权益、固收投资比例,构建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并在长期投资、理性投资中获取优秀基金管理人创造的超额回报。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科学地做好投资。

  基金公司更应以此为鉴,通过发行规模限制、持有期产品、严禁娱乐化、基金投顾、投资者教育等形式,在基金规模和长期业绩之间寻求平衡,更好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夯实基金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