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外并购要内功更要“战友”

实习记者 程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海外资产配置的大潮之下,业内人士认为,加快完善和改革约束、保护和推进国内资本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是当务之急。中国企业出海在苦练内功的同时,也要找到志同道合、并肩协作的“战友”。

  整合困难重重

  商务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中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521个,实际交易金额674.4亿美元,已超过2015年全年并购金额。

  日前,在中华股权投资协会(CVCA)举行的2016年中华股权投资协会年会暨中国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峰会上,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中国区主席蔡红军表示,对海外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的渴望,对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需求,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是驱动中国企业出海并购猛增的三大关键因素。

  不过,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市场并非每次志得意满,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买家海外并购交易完成率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水平。同时,并购后整合困难重重。黑石集团董事总经理张利平预测,2017年,跨境并购额将减少一半。

  分析海外并购受阻原因,非经济因素占很大比重。CVCA理事长孙强认为,亚非拉等国家法治环境不佳、国企的竞争中立性不足、法律尽职调查和法律对策预案不足,都会成为阻止中国企业顺利实现海外并购的因素,而国家安全审查和反垄断审查早已成为东道国的标配法律武器。

  “这种发展态势意味着我国关于国际投资和资本跨国流动法律制度急需转型,加快完善和改革约束、保护和推进国内资本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特别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法律规则体系。”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强坦言。

  如何化险为夷

  面对国际并购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现状。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认为,兼并收购浪潮仍会在2017年继续,但不会过热。跨境并购机会和风险并存。应关注双方目标是否匹配、出发点是否一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需要取长补短,不仅要促进交割顺利完成,更要关注在投后如何发挥协同效应和整合优势。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折戟或碰壁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国际市场带着“有色眼镜”。有些时候,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中国企业透明度不足等因素造成的。

  CVCA当选理事长刘海峰建议,中国企业在出海收购前,应该提前了解每项交易潜在的监管问题,在交易前期阶段准备好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和计划。

  中国企业走出去,应先问自身为什么要走出去。孙强建议,中国企业出海需讲究策略,在苦练内功的同时,也要找到志同道合、并肩协作的“战友”。“中国对外投资活动会继续增加,只不过接下来两三年的步伐会更加审慎。”在孙强看来,联合具有丰富国际投资经验、资本运作能力强的私募股权基金(PE)一起组成竞标团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海外并购的阻力。

  张利平表示,在并购项目上,与私募股权联合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国并购者优势。国际大牌PE拥有国际化资源、广泛人脉以及对行业的深入判断,这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所急需的。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应当只满足于获取企业股权或技术与品牌资源,而应当将并购行为与进入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结合起来。麦星投资创始人崔文立表示,企业并购过程之中或并购完成后可以将一部分资源放在当地进行深加工,以帮助当地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企业可以与当地企业联合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或者参与当地的慈善事业;保护支持并购成功的社会文化基因。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