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提前研判控制回撤 私募“大咖”制胜秘诀曝光

徐文擎中国证券报

  上周中国证券报独家报道《百亿私募大PK 王亚伟再成偏股策略“一哥”》获得广泛关注。本周,记者采访了多位百亿级私募“大咖”,共同探讨百亿私募的制胜秘诀。在采访中,他们一致认为,控制回撤、平衡回撤和业绩的关系是保持长期领先地位的关键,并且股票类私募和债券类私募控制回撤的方法、对回撤的容忍度也有较大区别,唯一相同的是,都需要提前预判调整的到来。

  控制回撤成关键

  在百亿级债券私募中,茂典资产2016年不仅取得旗下产品平均收益的冠军,茂典9号也取得单只产品业绩冠军,是名副其实的“双冠王”。对于公司产品整体业绩表现良好,茂典资产梅东亚认为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

  首先,公司对所有常规产品的回撤控制非常严格,明确了“先控制回撤,再讨论收益”的基本理念,复利增长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2016年初,公司制定了对回撤的考核指标,即单账户最大回撤目标须控制在1.5%以内。从实际结果来看,经历2016年12月市场大幅调整后,茂典旗下基本完成目标,产品净值曲线相比中债指数平滑了许多。2017年,基于对债市将维持震荡格局的预判,他们将这一指标放宽到2%以内。其次,在市场情绪极度亢奋、出现“超买”的情况时(这在过去三年的牛市中并不少见),茂典始终都保持着相对谨慎,不会轻易跟风。最后,对确定的投资策略要能够坚持。

  “做债券和做股票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很难追涨杀跌,很难等趋势明显后再做决策,做债如果要控制好回撤,需要比市场先行一步,当然这其中也要忍受很多痛苦,但这种痛苦是必须的,比较像‘孤独的修行者’。”梅东亚说。

  招商证券分析师顾正阳表示,对于私募而言,回撤对业绩的影响十分明显。一只私募产品从1元净值涨100%到2元,只需要50%的回撤就能跌回原点;同样,假设1只净值1元的产品在去年1月遭遇两次熔断,净值跌到0.865元,再想回到“水上”则需要达到将近16%的涨幅,这一来一回的幅度完全不同。

  对投资者来讲,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在期初参与投资,如果某位投资者在高点(假设业绩100%的时候)申购,那么就会遭受50%的本金损失,影响较大。回撤指标就是最大回撤(MDD),就是从基金净值在某一段时期内,从高点下跌到低点的最大幅度。正是因为回撤对基金而言非常重要,所以私募管理人在实际投资中十分注重控制。

  不仅如此,回撤对业绩的影响还有更重要的一面,即当产品净值因回撤接近预警线和清盘线时,管理人的操作容易变形。比如1元净值的产品,如果一下跌到0.85元,而清盘线又设置在0.8元,那么仓位就只能控制在较低水平,基本反弹无望,更别谈短期内收复下跌损失。

  股票私募:提前研判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股票类私募和债券类私募对待控制回撤的方式、容忍度也有所不同。

  对于百亿级股票类私募,控制回撤更重要的是提前研判和构建股票组合的“事前风控”,在市场下行情况下如果期望通过频繁交易来控制回撤,不仅会抬高持仓成本,也会增加对市场的冲击成本。

  星石投资表示,一直坚持中长期趋势投资,旗下产品采用“全复制”策略,在控制回撤上更注重“事前风控”,即在构建股票组合上重点甄选三方面的中长期驱动因素:宏观、行业和个股。对市场上由于各种因素火爆一时的“妖股”尽量避免,因此市场下行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不做过多干预。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小的调整,组合上会持续优化。

  星石认为,控制回撤分为对持仓品种的控制和对仓位的控制,任何一家百亿级私募都会注重对最大回撤的控制,因为这意味着客户的可持续性。这方面的工作分为两方面:对于安全垫较低尤其是刚成立的产品,比较注重仓位管理;净值如果积累的安全垫足够高的话,风控的重点就放在事前风控上即对持仓组合的构建上。

  某私募基金经理在谈到如何处理回撤和业绩之间的关系时说,首先,在选股时看风险收益比;其次,选股之后必须基于风险预算做资产配置。不同的产品在不同净值水平时,应设置不同的风险预算;最后,充分运用对冲。

  债券私募:严控回撤

  相比起股票私募,百亿级债券类私募对于最大回撤的控制更为严苛,甚至是在每年初就提前计算好每个季度可以容忍的“回撤指标”。

  “私募首先要实现业绩基准,才能有更好的收益和收入。”某知名百亿级债券类私募投资经理王旭(化名)称,“通常百亿级的私募公司旗下会有不同类型的产品,对于大体量的产品,我们只可以容忍2%-3%的回撤,即使是遇到市场极端情况,一旦回撤幅度超过3%,我们一定会有动作,不会任由账户持续回落。”由于债市及债券品种本身的流动不及股市和个股的表现,因为大私募在流动性危机面前基本没法掉头,因此控制回撤更重要的是提前预测,年初算好要实现多少收益,实现目标后会有一个止盈点,会提前减掉部分仓位,或者加强债券组合的流动性管理。

  百亿级私募中也存在小账户产品。“产品属性是管理人和资方一起决定的,对于几亿元甚至几千万的债券产品,管理目标完全不一样,他们需要跑业绩,通常会选择弹性够大的衍生产品,例如国债期货和利率互换等。”王旭称。

  不过,对于大体量的债券私募管理人来说,冲业绩的有,“稳口碑”则更重要,因为后者承接的往往是银行委外这样的“大金主”,而“金主”对最大回撤的控制几乎是严苛,这类产品不会有太超预期的收益回报,当然也不会有太大的回撤。一旦取得超出同行的业绩,通常是抓住了几次阿尔法板块的机会,或准确“踩点”了错杀个券被严重低估的机会。从业内通行的标准来看,对百亿级私募的考量,通常集合了规模、综合回报、最大回撤的复杂结果。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