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港股美股行情喜人 私募出海热情高涨

王晓悦证券日报·中国资本证券网

  随着国内外各渠道逐渐打通,私募出海热情持续高涨,但在航海过程中,仍需谨防合规问题。

  2016年,A股走势疲软,但港股行情喜人,美股也持续走强。海内外行情的差别引得国内私募蠢蠢欲动,大量私募涌向港股和国际市场。但国内外的监管制度差异,容易造成“水土不服”,业内人士建议,出海私募应积极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私募出海热情高涨

  证券日报记者从私募排排网了解到,2016年以来,私募发行产品总计17510只,其中可投资海外市场的基金共5232只,占比达到30%。

  而在这5232只出海基金中,可投资港股的产品共5125只,仅投资除香港以外其他海外市场的产品107只。截至3月20日,2017年以来,海外及港股产品新增2380只,仅今年3月份,就新增了100只。

  在2016年私募基金整体亏损的情况下,这些海外基金的收益虽不算高,但也算可圈可点。据统计,2016年成立满12个月且具有业绩记录的海外投向的私募产品共计24只,全年平均收益率为3.86%,其中14只产品获得正收益,占比58%。

  上述投资海外市场的基金,是在国内募集资金,投向海外。而一些实力雄厚的大私募则将目标瞄准海外投资者,想方设法吸纳海外的资金,这使得香港9号牌成为私募眼中的香饽饽。

  持有9号牌,意味着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得了“通行证”,不仅可以直接参与境外的投资,还可在港募资。也就是说,持有九号牌的私募,可以以香港为平台,吸引香港本地乃至国外的资金。

  纵观2016年,共有165家机构获香港证监会发出资产管理牌照(9号牌),为2006年以来最多。踏入2017年,该趋势依然未有放缓迹象。今年二月份,共有19家机构成功申请9号牌,当中不乏来自内地的著名私募机构,如景林资产、盛世投资、盈峰资本等。

  在国内发布基金,做全球化投资,是目前国内私募较为普遍的做法。而取得九号牌并在香港募资,则是一些大私募吸引国际资本的战略布局。

  东英资管执行副总裁李炜表示,中国的私募将逐渐从“做全球化投资”过渡到“管理全球的资本”。

  合规将是出海私募最大的挑战

  2016年被称为私募监管元年,这一年,针对私募的各项监管政策出台,从源头规范私募行业。2016年2月5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完善管理人登记、产品备案和从业人员管理,截至2016年底,协会共注销1283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一大批无展业能力的空壳机构被注销。

  同时,中基协继续构建7+2(7个自律管理办法和2个行为指引)自律管理规则体系,全面覆盖登记备案、募集行为、投资顾问业务、信息披露、内部控制、合同指引、托管业务、外包业务。

  多位机构人士均表示,私募监管趋严是全球化的趋势,私募行业将越来越规范。而在海外,私募的监管更为严格。而最令私募头疼的,往往是海外的第三方机构间非常强调独立性,这需要私募花时间去适应。

  目前,国内许多第三方机构是混业经营的,往往能提供一站式的外包服务,形成某种“中国特色”。但是境外的第三方机构往往独立运营,也就是说,每个机构只负责某一块的业务,行政管理、托管等业务都相互独立。

  美国盈透证券的销售代表戴爱娜也认为,出海投资的私募将面临最大的挑战将是合规上的要求。国外的监管更细更严,许多刚刚登陆海外市场的私募往往会因为错过一些申报截点而受罚。她建议,私募出海前要并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沟通,尽快适应海外市场的游戏规则。

  “国人对海外市场还处于一个模糊的概念,也需要专业机构去转化这个概念,避免国内的私募将国内的认识生套到海外的产品上去。”CustomHouse董事李晓亮补充道。

  国内外资金双向流动

  谈及出海私募不断增加的原因,李炜认为,这其中既受宏观的趋势推动,也有私募自身布局的考虑。

  从宏观来看,在过去三十年,中国已经从追求世界经济话语权转变到追求世界金融话语权,中国的资管行业必将首当其冲,走全球化的发展路径。

  而从私募自身角度出发,则有策略需求和业务拓展两个因素。

  目前出海做投资的私募中,有一部分私募主要服务境内投资者,其主业仍是国内市场。因为策略的需求,这些私募会出海做一些基础化的产品。在股指期货开放后,国内私募更需要一些海外的工具进行配合,这也促进了这类私募向海外寻找投资机会。“海外的工具更具多样性,更灵活,甚至有些成本更低,这对私募机构来说吸引力很大。”

  而另一类私募,则是在业务上有扩充的需求。这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往往是管理海外的资金,其产品会构建更为正规的基金架构。

  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私募出海投资的热情只增不减。尽管如此,国内资金也并不是单向流出的。在私募出海的同时,也有国外资金在国内市场谋篇布局。

  相比美国市场,亚洲市场成熟度不高,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对海外投资者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据李晓亮介绍,许多国外投资者会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在中国进行资产配置。

  他进一步介绍道,国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会投资标准化的二级市场产品。策略上,则关注宏观层面的消息,以股票多头、多空为主,并不那么热衷固收产品。而相反地,中国私募出海投资则带着浓烈的“中国色彩”,更倾向投资类固收形态的机构化产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