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债市这一年:“灰色地带”空间压缩 私募债基经理奖金降七成

徐文擎 吴娟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16年11月,债市开始连续下跌,至12月中旬,十年期和五年期国债期货均罕见跌停,债券交易员一年收益于一个月间灰飞烟灭……

  “去年底债市的惊心动魄,至今仍历历在目。现在,尽管最恐慌的时候已经过去,但这一年来债市的调整从未结束,不仅影响到机构的投资行为,甚至导致了整个市场生态的重塑,影响深远。”某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门负责人回顾这一年债市所经历的种种,感慨万分。

  一年过去,市场恍然,原本以为是高潮,原来只是艰辛时光的序曲。

   业绩规模双降

  某百亿级债券私募CEO告诉记者,自去年债市调整之后,公司就进入了“防守状态”。产品以高评级、短久期的信用债为主,票息收益占据了全年收益的绝大部分。今年6月底资金面超预期宽松,曾做过一次波段。“不过,整体来看,全年业绩无亮点,我们基金经理今年奖金只能拿到去年的三分之一。”他说。

  业绩平淡,规模亦缩水。据悉,银行委外一直是该私募重要的资金来源。2017年上半年,监管收紧,商业银行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银行委外受限,部分银行委外到期不续,也使得年末公司规模相较年初明显缩水。

  沪上某知名债券私募的产品经理透露,2016年底至目前,规模缩水的债券私募不在少数。一方面,今年权益市场走高,而债券市场自去年底便难有起色,相形见绌,分流明显;其次,一季度的银行MPA考核后,部分银行调整了委外的资产配置比例,一直占委外资金大户的债券投资也受到较大冲击。另外,近期下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简称《征求意见稿》),结构化产品受限,而包括该私募在内的不少债券私募严重依赖结构化产品。“今年奖金估计是去年的四分之三吧。”他说。

  华创证券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周冠南也表示,2017年上半年在监管部门治理“金融乱象”推进过程中,银行理财出现负增长,未来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规范资金池对银行及其对应的债券委外造成冲击。在机构行为调整过程中,银行难有大量增量资金投资债市,非标向标准化债券的转移也变得缓慢,配置力量难以为债券市场形成有效支撑,同时还会伴随着产品的调整、赎回等,债券市场将持续承压。

  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后了解到,自去年债熊之后,业绩、规模双降是债券投资机构的普遍情况,而现实的困境又进一步影响了机构的投资行为。

  “过往的信用下沉再无可能。据我了解,不少银行对他们的委外机构‘指导’甚至要求他们只能投资3A以上的债券,过去2A或2A+的可投范围都成为历史。另外,缩短久期、降低杠杆基本成为主流机构的标准动作。在交易层面,‘跪求资金’甚至成为交易员的常态。”北京某中型基金公司的债券投资经理称,他从去年二季度开始就一直买短债、吃利息,持续到今年底,收益一直排同行前列,去年还曾获得过金牛奖。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还表示,类似代持、同业杠杆等过去“灰色地带”的操作空间也将进一步被压缩。所谓债券代持,其操作手法可简化为:债券持有方A与代持方B达成线下协议,A将持有的债券转让给B,约定在一段时间后以特定价格赎回,并支付给B相关费用。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年底债市大跌中,“萝卜章代持违约事件”暴露出债券代持业务中潜在的道德风险,一度加剧了债市机构之间的不信任,不少机构甚至因此停止债券代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