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私募11万亿规模指日可待 价值派机构喜迎丰收

金融投资报

  2017年即将收官,阳光私募行业也将交上最终成绩单。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年初以来,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稳步增长,继8月底管理规模站上10万亿大关后,截至11月底行业管理规模达到10.9万亿,较年初1月的8.4万亿增长了29.8%。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具体来看,受益于二级市场退出渠道的通畅,私募股权、创业投资管理人(PE/VC)年初以来管理规模节节攀升,成为推动行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

  而从业绩方面来看,今年以来股票市场各大指数在震荡中获得平均10%的稳健涨幅,股票策略也一举扭转2016年的颓势,平均收益位居各策略榜首。另一方面,2017年股市个股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在白马蓝筹当道的行情中,价值投资派私募业绩表现突出。

  股权、证券私募规模分化

  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PE/VC机构管理规模为6.93万亿元,占到全行业规模的63.5%。较年初1月的5.14万亿增长了34.8%,成为推动行业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近几年,投资股权市场的高额回报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到了财富效应,高净值投资者、政府引导基金和私募管理人开始纷纷涌入这片市场。”格上理财研究员雷蕾认为,股权私募规模的不断增长,反映出随着国内投资者的不断成熟,股权基金作为配置工具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另一方面,从2017年的退出市场来看,新股发行形成不超过10家的常态,堰塞湖逐步开始缓解。对于PE/VC机构来说,2017年可谓是“丰收年”。“退出渠道的通畅使得投资收益的兑现变得相对更加可期,进一步促进了资本的持续流入和行业的繁荣。”雷蕾说。

  与PE/VC规模稳步攀升相对应,证券类私募虽然在2月和7月出现过规模显著增长,但整体来看,年内规模却一直呈现出缩水之势。自8月以来,尽管证券类私募规模大幅缩水之势有所缓解,规模稳定在2.25万亿元左右,但相较起年初的2.78万亿,整体行业规模缩水了约5000亿元。

  价值派股票私募成赢家

  回望2017年,商品期货缺乏趋势性行情、债券收益率持续走高,股票在各大类资产中表现亮眼。

  在大类资产轮动的背景下,“风水轮流转”的趋势在私募不同策略的比拼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截至12月24日,程序化期货和主观期货年初以来收益分别为2.25%和5.82%。与此同时,2016年收益垫底的股票策略一举扭转了去年的颓势,以11.93%的收益位居各策略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股市个股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六成以上个股下跌,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小市值个股调整幅度较大。在白马蓝筹当道的行情中,股票型私募业绩也出现明显分化,价值投资派私募业绩表现突出。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上海地区百亿级私募景林资产2017年旗下股票产品平均收益达到了68.25%,位列收益榜上第一位。在规模50亿以上私募中,高毅资产(59.68%)、源乐晟资产(57.8%)、淡水泉投资(30.05%)、千合资本(26.06%)、朱雀投资(24.77%)、民森投资(21.95%)等价值派股票私募成为大赢家。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