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告别野蛮生长 监管新政加速私募优胜劣汰

詹晨证券时报

  过去的一年,对私募行业来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年份:规模逼近11万亿元、行业监管愈发完善、“二八现象”分化明显、私募系“公募”诞生。

  各家私募管理人走过了跌宕起伏的2017年,如何在2018年继续坚持合规经营、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是备受行业关注的话题。

  在证券时报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金长江私募基金发展高峰论坛的“新政之下,2018年私募投资的合规与发展”圆桌环节,蓝石资管董事长朵元、上海元葵资产董事长施振星、清和资本董事长刘青山、平安道远首席投资执行官张存相就相关话题各抒己见。此圆桌环节的主持人为长江证券法律合规部总经理吴迪。

  私募行业由野蛮生长

  到合规发展

  主持人:2017年11月17日,央行联合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具有顶层设计意义。从合规的角度看,私募基金是否需要改变打法?

  朵元:未来大资管统一监管是必然趋势,整个私募基金行业也从原来散养的业界生态转为圈养的生态。从监管角度来看,未来对于私募与公募的要求会愈发接近或趋同,包括募集、净值化管理等多个方面。风控合规是行业的底线,守住这条底线,这个行业自然而然会好。

  施振星:监管新规极大程度上影响着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私募基金行业由原来的野蛮生长正式进入规范发展的阶段。从规范发展的角度来说,无疑提升了整个行业的纯洁性,也提升了行业的规范程度,为本土投资者们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同时也提升了行业门槛。资管产品增值税的推出,私募公司也需增加基金会计的岗位,复杂程度较高。

  刘青山:在资管新规对行业影响方面,资管新规中的净值化管理要求将导致对市场参与者风险偏好的提升,给权益市场带来更大吸引力。

  张存相:在私募基金市场中,不同公司之间的发展差异很大,呈现一定程度的野蛮式生长,新规的出台也是私募基金行业阶段性发展的需要。

  增值税落地后将影响

  资管产品收益率

  主持人:2018年1月1日起,资管产品缴纳增值税新规正式实施,大部分私募正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增值税的落地是否会影响私募产品未来收益率?

  朵元:今后整个行业对风控合规方面的人才需求会放大,整个行业对该岗位的需求激增。增值税的推出对整个大资管行业的产品收益会产生一定影响。

  私募和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公募更倾向于相对收益和指数,私募基金追求绝对收益和产品投资,从策略的灵活性来说更为丰富。虽然增值税落地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人回报,但幅度较小,仅3%。

  施振星:增值税对私募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净值收益、运营成本以及投资运作上。公募基金是所有资管行业中影响最小的主体。增值税的落地对私募的业绩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对私募的发展能力提升以及理念上的净化会产生一定积极作用。

  税收涉及具体执行的规则,这个规则可能会给资本市场造成一定波动。2017年12月31日以前,由于税收的考虑,机构会调整自己的一些头寸,所以在2017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或者临近最后交易日的时候,会产生年末税收效应。

  张存相:资管增值税将带来以下影响:第一,增加了私募基金的运营成本——无论是投资方面还是收益的损耗;第二,各家私募基金公司所投资的基础资产不同,即收益来源方式不同,影响程度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如果私募买信用债,在债券市场的收益将付出更多税收。这也意味着,私募机构需要继续提升投资能力。

  刘青山:尽管监管政策对公募和私募仍有差别,但因为私募面向的投资群体相对高端,因此在要求上更加严格,包括在税收方面。

  对一个行业的要求严、要求高不是坏事,有助于更好地寻找向前发展的动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开放得越早、竞争越激烈、要求越严的行业都发展得越来越好。因此,私募行业的发展空间将非常大。

  证券类私募市场

  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主持人:截至2017年11月底,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规模为10.90万亿,较上一季度环比增加0.58万亿,然而证券类私募规模同比缩减0.49万亿。对证券类私募的缩水大家有何看法?此外,私募基金行业目前已经出现资金向大私募集中的趋势,这对行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朵元:2017年证券类私募规模并未上升,主要是因为金融去杠杆和监管的政策对资管行业带来收缩效应。

  2017年是大资管元年,今后整个证券类私募经过大资管重塑后,肯定会走上快速增长的道路。未来私募行业将朝着集中化、专业化和分类化发展,包括诞生一批全球性的资产管理公司。

  施振星:从结构分散向集中的格局变化在很多行业都有出现。对私募行业来说,也是整个理财市场变化的一部分,可以视作行业竞争的自然现象。

  市场政策的变迁加速了这一进程。在不同的时间、市场环境中,每个人的盈利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会在竞争中处于更优势地位。

  行业的发展将给那些业绩好、品牌响的私募带来更多空间,行业结构集中仅仅是个开始。未来三到五年内,私募机构数量将减少三分之一。

  这是一种接力,让每一个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更加勤奋,自己的天赋要发挥出来,要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