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A股已经进入底部区域 私募看好“绩优”股

李先飞 整理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编者按】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统计,上半年股票策略私募平均亏损6.79%,75%的产品录得负收益,在八大策略里排名倒数第二,仅次于-12.58%的事件驱动策略。

    不过,诸多私募认为,A股已经进入底部区域,但市场或仍处于震荡阶段。上述私募建议择优布局,期待下半年的反弹行情。在当前A股生态大变的情况下,即使抄底也要去买入绩优股而不是绩差概念股。当下可以选择性进行抄底。在当前A股生态大变的情况下,即使抄底也要去买入绩优股而不是绩差概念股。

    在私募基金看来,目前市场整体估值不贵,对于投资者而言,又到了“卖股票短期舒服长期错误,买股票短期难受而长期正确”的阶段。私募投资经理坦言,近期正在加强调研,同时提升持仓集中度,在市场的下跌过程中逐步布局优质公司。


    私募:A股已具战略投资价值

  2018年以来,A股频繁调整,部分私募在波动中遭遇损失。从今年1月底的3587.03的高点到近期一度跌破2700点,上证指数跌幅已超过20%。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私募股票策略平均收益为-6.79%。

  不过,记者采访发现,诸多私募认为,A股已经进入底部区域,但市场或仍处于震荡阶段。上述私募建议择优布局,期待下半年的反弹行情。

    七成个股周涨幅为正

  “五穷六绝七翻身”,在经历了近几个月的缓慢下行之后,最新的一周(7.9-7.13日),上证指数终于结束了下行态势,这一周收获2根大阳线,周涨幅达3.06%。市场的反弹情绪极为明显。个股方面同样喜人,上一周中有2790只个股上涨,占到A股3533只个股的78%。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由于上半年股市低迷,截至7月5日,纳入统计的8214只股票策略私募产品中,有6869只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收益率,策略平均收益为-6.79%;其中,负收益的产品数量达到5162只,占比约75%。诸多不利因素下股票市场阴跌不止,投射到私募证券行业,经历过1月份的短暂火爆以后,2月至6月证券私募规模出现了罕见的长达5个月的“阴跌”。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上半年证券私募总规模减少约700亿元。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目前A股整体市盈率(TTM)已达16.02,沪深300市盈率(TTM)为11.88,中小板市盈率(TTM)为30.88,创业板市盈率(TTM)为51.57。这一水平上,A股整体市盈率已经与2014年底相当,中小板市盈率甚至低于2013年,创业板市盈率则与2013年相当。

  对此,清和泉资本认为此时不应再悲观。当前市场虽然整体弱势,但是估值处于较低水平,盈利增长仍然不低,外加PE低于30倍的上市公司的比例已经超过40%,以历史统计数据来看,当下投资低估值的优质品种获胜的概率超过80%,从业绩角度来看,未来一年的预期收益率有望达到25%左右。

  幻方量化则判断,从价值的角度看,当前市场整体估值已经相对比较便宜了,长线布局具有核心竞争力估值不高的企业,从风险收益的角度来说并没有问题。在不出现黑天鹅的前提下,下半年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些好转,但是内外部压力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短期内风险偏好明显好转,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并不是很容易。

  看好“绩优”股

  汇利资产认为当前的市场估值包含较悲观的假设,短期存在不确定性,但长期看A股投资价值已经显现。汇利资产表示,“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处在历史最低区间,中证1000基本与2008年最低点估值一样,市场的持续调整实质上已经‘错杀’了一部分优质公司,在大多数人都以悲观态度观望时,我们更坚信这是机会的到来。我们仍然坚持选择优质成长公司来构筑坚实城墙以抵御风险和内心的恐惧,依旧看好房地产、通信、医药、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 。

  清和泉资本则认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已出现配置价值,但具体的配置方向还是坚持从企业质地的角度去看。因此,不少私募均认为当下可以选择性进行抄底。在当前A股生态大变的情况下,即使抄底也要去买入绩优股而不是绩差概念股。

  巨丰投资则认为,短期来看,A股市场能否持续反弹主要取决于市场量能变化。市场或将展开短期的技术性修复行情,在此情况下,建议广大的普通投资者应该适当关注超跌股以及中报预增个股短线机会。

  对于后市的投资策略,小禹投资总经理黎仕禹透露,下半年依旧坚定看好中小创市场,特别是创业板市场。他表示“行业方面,个人最看好新兴产业和新兴科技。现在的市场应该是继续观望为主,不能随便去抄底。而抄底不是一个动作,而是分步、分点位距离建仓,不是一笔单子买完的。我们无法抄在市场最低点,我们所能预料的就是此时市场的股价极其便宜,具备战略投资价值。这就是足够支撑我们分步抄底买入的理由。好股票,是不会等你认为市场见底了、好转了,还可以以极其便宜的价格买入的”。(中国证券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